很多现代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尤其是高校里的大学生,分不清水稻小麦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杭州有所大学的学生,到田里种菜是必修课。从大一开始就要下地干活,种不出萝卜番薯,就拿不到学分毕不了业。(11月2日人民网)
大学生必须下农田干活,种不出萝卜番薯,就拿不到学分还毕不了业,咋一听感觉有些苛刻甚至离谱,可仔细琢磨,又觉得很有道理,至少对农学院的学生来说,此规定并不苛刻。农田就在面前,种子也有了,还有老师和经验丰富的农民现场做必要的指导,如果还种不出萝卜番茄,那就真说不过去了。可见,这样的规定并不过分,反而显得很有必要。
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所有学生都要上的这门必修课叫《农业生产综合实训》,而下地种菜,则是这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想,如果农学院的学生不会种田,学机械的学生连简单的机器都不会操作,学园艺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学新闻的学生不会写新闻,学外语的学生不能与外宾交流……那么,掌握多少理论知识又有何用?就像一个游泳教练,能把游泳说得条条是道,自己却不会游泳,这岂不可笑?如果仅学了一些理论,却无法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算是白学了。
当前,高校对“学以致用”确实重视不够。当然,大学不是单纯的职业培训场所,却也不能完全脱离实际。事实上,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众多,遗憾的是,转化率却超低。大量的“成果”产生后,因无法转化,就被束之高阁,成了名副其实的“花瓶”,变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对学术风气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如今的大学,不断创造出各种新概念、新理论。大学本就是先进学术思想的发源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甚至研究能力都再正常不过。然而,重理论的同时,也不能轻实践。如果仅仅掌握了一点书本知识,了解了一点理论,却无法转化为简单的实践,那无论如何也是教学的失败。就像农学院毕业生不会种田一样。而且,就是大学老师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也常常脱节,且屡见不鲜。教法律的老师自己不会打官司的不是没有,教英语自己却感觉与老外交流吃力的老师也存在,这些都是理论脱离实际的最好证明。
我国目前欠缺的正是“学以致用”,而缺什么就需补什么。针对大学生普遍缺乏应用能力的现象,就必须让“种不出萝卜番茄”的学生感到压力。连虫子都怕,这难道是农学院的学生该有的做派吗?即便是那些非农学的学生,也该知晓一些简单的农学知识。学农学的学生会种田,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其实,不仅是学农学的学生需要补上“种田”这一课,因为这是专业要求,就是其他专业的学生适当学一些农学知识也是好处多多。而浙江农林大学把种田设为必修课,其实也并非那么严格。“平时上课都在菜地里,期末成绩主要看收成以及同学们的参与度,太差的拿不到学分。”如果这么教还“太差”,还是拿不到学分毕不了业,简直无话可说了。
不少大学生毕业后,总抱怨自己在校期间没学到多少东西。学财会、金融、物流、农学、外贸等很多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还要在实际工作中重新学习,因为在校期间学的东西严重脱离实际。理论倒学了不少,就是难以运用到实践中。由此,“学以致用”该受重视了。从“怕虫子”到最终“双脚踩着稀泥”,这就是“学以致用”带来的进步。从学生们自信的表情上看,就知道这一课很有必要,也证明此规定取得了很好效果。而顺着这个思路,其他专业也该像农学专业这样,适当地照顾一下“学以致用”,如此才能使理论与实践之间更平衡。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
(作者:杨虹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