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溺爱,有一种教育叫“发糖式”教育。很多教师都扮演“好好先生”,不敢管教学生,这种现象在当前教育界已屡见不鲜。其原因莫过于孩子在家里被父母宠爱过度,家长忍受不了自己的孩子受一点点的委屈,教师的“管教”稍稍不留神就会被贴上“变相体罚“的标签,老师怕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就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其任性而为。
家长对待正常的教育管教,应多一份理解而少一份责备。每当下午放学时,在各小学门口都会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不管是爷爷奶奶接孩子,还是爸爸妈妈接孩子,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大人全部背着书包,手上牵着小孩。如果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会造成今后孩子不肯吃苦也怕吃苦,这样的孩子身上会少了一股韧劲和拼劲,娇气脆弱而俯不下身,很多事情都做不成。“玉不琢不成器”,人只有经过不断磨练自己才会成材。俗话说:“严师出高徒”,管教和体罚是两回事,管教是教师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教育部门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教学所采取的一些合法的、负责的方式方法,对学习上有困难、道德上有缺陷的学生采取的能够教育他们改正错误的一种帮助行为,是一种没有超出道德与法律允许的范围、学生生理和心理都能承受的限度活动。而体罚是教师本人为了泄私愤,对学生进行的暴力行为。所以,家长们,请善待我们严厉老师,不要动辄就要去“上告”,相信老师们会严而有度,这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精神气质。
教育部门应出台教师管教的指导细节,多一份保护而少一份责罚。虽然说近些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体系在不断完善,《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等法律法规相应出台,但是很多人还是难以把握这个“度”。教育部门可以联合各校的家委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制定一些教师管教学生的一些指导细节。划定相关红线,并组织教师加强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培训。真正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戒尺,脚下有红线,规范行使教师应有的权利,同时也要尽到教师应尽的义务。希望不会再出现只有家长投诉,教育部门为了息事宁人,不管对错就把相关教师批评一顿,还要教师赔礼道歉,这样就没有老师再敢管教学生了。
社会舆论应该加强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多一份宽容而少一份指责。每当有教师体罚学生的时候,或者有少数教师校外培训的事情曝光后,各种媒体就会铺天盖地的大肆宣传,各种谩骂的评论席卷而来。因为某几个人的过失或者过错,承担责任的却是全体的教师,这显然是不公平的。要知道教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有七情六欲。一个人犯错了,我们责罚他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今后能够做得更好。所以,我们整个社会舆论及媒体对老师多一份宽容之心,多一些正能量的引导,让这个社会风气处于良性的发展。正真让学生能学有所成,教师能教有所乐,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成长成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味的的躲在蜜罐里,要经得起时间的磨练,要经的起风雨的洗礼,唯有如此才不负这个美好的时代。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凯
(作者:詹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