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苏玳:遏制过度加班决不能坐以待毙

发布时间:2018-03-13 08:59:32来源:荆楚网

  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因工作压力增大而导致“过劳死”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对此,政协工会界委员呼吁,要遏制过度加班现象,在企业层面建立健全工时协商机制,在行业层面科学制定劳动定额,在立法层面明确界定“过劳死”标准,在政府层面加大执法惩处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3月12日,央广网)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感觉身体被掏空。”这是不少职场人士发自内心的感慨。的确,不知何时起,加班成了职场人士的常态,甚至扩散到了国企和事业单位干部,过度加班的氛围就这样在全社会悄然弥漫,不知不觉甚至演变成了一种“潜规则”,仿佛加班多少总是跟工作态度挂钩的,不加班就是不敬业、不认真的表现。

  尽管,对于这一现象,笔者很难理解,与此同时,一组惊人的数据也让笔者深深担忧。全国总工会开展的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31.3%的职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1~4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在48小时以上的职工占比21.6%;加班加点足额拿到加班费或倒休的职工仅占44%;没有享受带薪年假、没有补偿的占35.1%。而与此同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然而数据表明,法律规定与生活实际大相径庭,8小时工作时仅能在不到一半的职工身上实现。

  近年来,因过度加班引发的健康问题已经不得不引起人们重视。几天前,59岁的湛江港公安局民警蔡九天因疲劳过度猝死在岗位上。今年2月,安徽省六安市一名31岁的医生因连续加班猝死在值班室。去年3月,安庆一名23岁小伙在高温下连续加班12小时后,再没有醒来。类似悲剧,一再上演,笔者不禁纳闷,究竟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一定需要加班才能完成?难不成不加班就不认真负责了吗?

  其实,笔者认为,如果因为事发突然或是紧急任务需要加班,其实无可厚非,也完全能够理解,但是加班决不能成为家常便饭,甚至司空见惯,更不鼓励不顾身体状况、没完没了的拼命加班。加班多少与工作态度挂钩本就存在问题,无限放大加班的好处,甚至把加班与干部职工晋升、工资等挂钩,更是无形中助长了加班的态势,这么做实在是本末倒置。

  为此,笔者认为,要让过度加班不再盛行,要让干部职工的上班时间和休息时间得到充分保证,对于政府而言,必须主动作为,从多个层面多方发力。其一,要合理确定科学的劳动工时,加强对企事业单位执行工时规定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违法规定的加大惩处力度,让用人企业不敢肆意“挥霍”劳动力。其二,要完善法律法规,既要让《劳动法》法律法规落地落实,真正成为硬约束,更要明确界定“过劳死”标准,为劳动者们撑腰打气。其三,要加强对合理合法使用劳动力等相关工作的宣传,让更多的企业能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定,也让更多干部职工学会正确处理工作与休息的关系。

  总之,笔者看来,“燃尽蜡烛”式的工作方法并不值得提倡,遏制过度加班也决不能坐以待毙,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相关部门积极行动,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过劳死”的悲剧才会少一些再少一些。

  稿源:荆楚网

  作者:苏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