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看政府网站“是死是活”,到现在看政府网站“活”得怎样。近日,196名不合格政府网站责任单位和人员被处理。(5月17日千龙网)
告别“僵尸”网站,公开平台从“有”变“优”.“一网通办”服务从“通”到“办”,“24小时不打烊政府”、“全程网上办”、“秒批秒办”……这些词标注了政务服务改善的成果,也承载着公众对更高效服务的期待。
持续改进作风中,“实体”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但“虚拟”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问题仍然“在线”。网民深度参与的“我为政府网站找错”,去年留言超4万条,23269家政府网站,几乎家家有错。找出的茬,一是“变脸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将智能连接用在应付检查上;二是“独角戏”,你可以问,我不一定答,网友留言只能空空等待;三是“瘸腿病”,办事指南只有“办事”没有“指南”,让群众不知所措。说实话,网上事不好办,原因也很多.有时候是流程繁杂,工作人员能力有限;有时是数据不共享,你推我来我推他。不管是技术上的方式方法问题,还是主观上思想作风问题。说到底,结果都是一样,那就是事情不好办、群众不满意,便民服务成了“雷人服务”。
政务网站是网络政府服务的窗口。既是服务,就应该以“事好办”为标准,加深创新管理的认识、加快优化服务的速度,减去“网络版”消极怠工、“智能型”得过且过、“后台上”敷衍塞责。将跑断腿、磨破嘴、打不完的电话、盖不完的公章,纳入“互联网+”一揽子之后。持续推进数据共享、省市县垂直信息贯通、地方与国家共享平台对接,打开人口、学籍学历等热点数据服务接口。将人脸识别、机器人引导等“脑洞大开”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政务服务中,改善政务信息单一、内容同质等问题。
去年年初,《“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出台,提出以技术和服务体系,整体设计创新政务服务。另一方面, 196名不合格政府网站责任单位和人员被问责。正向激励和反向警示均显示出,对政务网站的监管将会越来越严格。有理由期待,会有更多类似10秒手机“刷脸”验证养老金资格;一键查询个人医保金、公积金、养老金等“云政务”出现,从“最后一公里”到 服务零距离。
来源:荆楚网
(作者:廖逢倩)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