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下沉濮阳市部分区县督察发现,一些整改措施和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甚至为应付督察假装运行治理设施、临时编造虚假文件,情节十分恶劣。
截至6月15日,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均完成第一阶段省级层面督察任务。目前,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正在开展第二阶段下沉地市督察。此次“回头看”,旨在对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一盯到底、严肃问责、强化震慑,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大助力。
然而,为了应付“回头看”,一些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可谓是“屡出奇招”:虚假“运转”污染防治设施、伪造机器运行台账记录;白天有检查就停产、晚上依旧违法生产;整改验收走过场,乃至假整改、真销号……凡此种种,在环保整改中消极作为、“积极”作假的行为,着实然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不禁让笔者想到“掩耳盗铃”的故事:盗窃者想偷钟,怕别人听到钟声,就在行窃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了。每一个知晓故事的人,都会为盗窃者自欺欺人的荒诞举动感到可笑。
如今看来,在环保督察“回头看”中被“盯上”的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以经不起推敲的台账资料、空运转的污染处理设施等,搞“假装整改”“表面整改”,不正是现实版的“掩耳盗铃”吗?
表面上看,“掩耳盗铃”式的整改,是出于维护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利益的需要。更深层次的,反映出这些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思想作风上存在“沉疴旧疾”。
在中央对生态保护如此重视、对污染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的当下,这些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宗旨意识不强,未能深刻意识到环保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观念老旧,持有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不容”的老眼光、存在靠污染环境求得经济发展的旧思想;纪律规矩意识淡泊,屡屡对污染环境给群众生命健康及生产生活质量造成的恶劣影响视而不见,对中央的三令五申、环保督察组的整改要求充耳不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污染防治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作为打赢这场战斗的重要手段之一,环保督察工作必须要“一竿子插到底”。一些地方和污染企业本就在第一轮环保督察的“突击考试”中未能“及格”,倘若在此轮“回头看”的“补考”中再度失利,搞“掩耳盗铃”式的“假整改”,必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百害而无一利。
中央此次环保督察“回头看”,既是对上轮整改情况的“摸底”,也是对各地方和污染企业的再次“问诊”。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存在的“小毛病”,必须紧盯不放,“一竿子插到底”;针对已暴露的“重疾”,必须敢于动真碰硬、严肃追责问责,对阳奉阴违、自欺欺人、执法违法者,下“猛药”、动“刀子”,倒逼整改落实。
习近平同志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保护不容应付敷衍、不容弄虚作假,对“假整改”必须“真追责”,促进整改责任、整改措施落实到位,让更蓝的天、更绿的山、更清的水,惠及广大群众、惠及子孙后代。
来源:荆楚网
作者:张小草
(作者:詹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