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大学生评论大赛】减少校园暴力,预防比事后矫正更重要

发布时间:2018-07-09 16:00:12来源:荆楚网

  从转载到微信朋友圈中的多人围殴女生事件再到安徽怀远火星小学副班长逼同学喝尿事件,这都只是校园暴力案件中的小小个案,大多施暴者都以未满十八岁通过学校处分的方式处理,看起来不痛不痒;而受暴者却带着一辈子的心理创伤,生活在校园暴力的阴影里难以恢复。那么如何有效治理校园暴力问题?只有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暴力行为的产生,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远比事后补救举措更为重要。

  心理创伤的恢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而校园暴力所产生的应激性心理障碍作为一种严重的心理创伤,其恢复也一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相比于玉碎后的粘合,只有在一开始就将玉放在箱子里保护好,才能真正保证玉的完整,不出现裂痕。所以,只有一开始就扼杀暴力因子的产生,才能有效减少校园欺凌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管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在心智尚未成熟之时的不理智之举,都会影响他们的后续人生,大面积地普及校园暴力知识,培养学生的监督、抵挡能力非常的重要。防范施暴者形成暴力心理也并不只是一方作用的结果,这需要我们在社会、学校和家庭建立三方联动的教育体制,通过严形成严肃的体系的教育和宣传,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传输给学生。

  首先需要在社会中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如今互联网普及,这一代青少年自小就接触网络并深受网络影响,而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其中不乏存在着暴力和冲突的信息,在面对这些暴力信息时,部分青少年会选择模仿将其暴力行为应用到生活之中。因而,规范互联网信息的传播类型,减少充斥在其中的不良信息;传播正确的、向上的事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其次,要想解决校园暴力、欺凌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正确的观念,只有家庭教育的长期浸润,才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而学校更要注重与社会和家长的互通,法律专业人士走进校园,推广青少年普法教育;学校和家庭及时沟通,全面观察及时留意青少年的心理波动。并在学校内部建立“匿名信箱”,由专门的学校部门管理,有效减少隐匿性质的校园暴力衍化的可能,同时能够起到威慑和保护的作用,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暴力行为的产生。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还校园的和谐与宁静,使未成年人能够正常成长。

  来源:荆楚网

  作者:王诗涵

  学校:中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