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点到了,82岁的徐竹英老人来到“社区小灶”。落座后,志愿者把可口的饭菜陆续端上桌来,徐竹英老人和同桌的老人们边吃边聊,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西山区秀苑社区是昆明市典型的老旧小区,8000名户籍人口中,2000多人是老年人,还有不少独居、空巢、失能老人。每天做三顿饭成了老人们最大的体力负担。(8月7日《云南日报》)
对于多数老人而言,步入人生的黄昏,尽享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是心底最朴素的愿望和诉求。但是,对于独居、空巢、失能老人来讲,走不动了,谁来照顾?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在紧张快速的生活节奏之下,在朝九晚五的工作压力面前,子女与父母的相互守望并非易事,更不用说为老人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一面是独居、空巢、失能老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一面又是子女想照顾老人却苦于没时间,两难困境,如何破解?
面对独居、空巢、失能老人“晚年无处安放”的尴尬,西山区秀苑社区大胆探索和实践,结合实际推出了“社区小灶”养老服务模式。从报道中不难看出,“社区小灶”主要是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饮食服务,而且对居住在社区的80岁以上空巢老人全部实行免费就餐,其他老人则按照年龄段,收取每人6元至8元不等的费用。“社区小灶”不仅让老人们享受到了“饭来张口”的待遇,而且也让他们品尝到了温暖的味道和爱心的味道,感受到了社会尊老爱老的柔情。
事实上,针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等问题,云南很多地方都在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比如,在曲靖麒麟区,探索出“幸福餐桌”、“私人订制”等养老模式,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普遍存在的“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打造“老年幸福餐桌推广工程”列入了曲靖市政府重点督查的10件惠民实事之一,区级财政按照城市社区每个服务点5万元、农村每个服务点3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曲靖麒麟区的实践表明,爱心的源源不断注入固然重要,各级政府的参与推动更是不可或缺。因此,要想让“社区小灶”能够长久发展下去,我们不仅要动员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通过社会工作者撬动社会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反哺,更需要发挥政府保基础和兜底线的作用,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保障水平,构建有力有效的养老服务体系。比如民政部门,是不是也可以从“关爱长者”公益基金里拿出一部分钱投入“社区小灶”,让更多空巢、独居、失能老人都能体味“小灶上的幸福”。
总而言之,“社区小灶”是一个爱心驿站、志愿者服务区,是集纳社会爱心力量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不仅需要民间的爱心,更需要政府机构和各类公益组织的爱心。只有依靠社会各方合力,有效满足养老服务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才能让“社区小灶”香味长久留存,让老人的晚年生活飘出幸福的味道。
来源:荆楚网
作者:丁恒情
(作者:詹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