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战中,不少地方出现了老师的身影。特别是一些乡村教师也被政府部门安排参与扶贫工作,有的甚至不上课也得去扶贫。大家对此议论纷纷。(9月19日 半月谈)
扶贫奔小康,早已成为近年来各方面都耳熟能详的惠民工程,但是,安徽某市责令老师即便不上课也扶贫的怪象,却让农村老师背负了不应有的负担,扭曲了严谨的精准扶贫本应具备的内涵,更阻滞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进程。
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包括老师参与扶贫,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为扶贫攻坚提供支持,在一般的理解上也并不为过。但是,老师应该参加什么内容的扶贫,扶贫帮扶措施如何,又该怎样考核,该如何解决参与扶贫老师在扶贫中遇到的难题,解除其后顾之忧,就应该是老师参与扶贫工作确定后更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
然而,在安徽某市推行的老师扶贫就走进了歧路。在管理者认为,扶贫是头等大事,不管是谁,即便是老师也不例外,哪怕老师不上课,也应该参与扶贫,如若不然,老师扶贫就面临着被减分的危险,就影响到扶贫进程和效果。
这种不分扶贫人员与扶贫内容匹配与否、不管扶贫效果是否真的惠农,如此一刀切、乱拉鸳鸯配式的扶贫,显然早已扭曲了精准扶贫的本义,老师负担过重,贫困群众也不买账,扶贫效果也不彰,结果是投入了大量老师等人力,收效却不成正比,反倒是耽误了教学工作,影响了学生学习,最终破坏了精准扶贫的本质内涵,让人痛心。
确实,在推行老师扶贫过程中,扶贫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应该不时的开展,形成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时时处处推进扶贫的整体氛围,但是,不加区分、不分时日的轰炸的宣传,难免有扰民之嫌。况且,安排老师暑期等非工作日扶贫,也没有给予相应的调休,给老师带来了一定负担。同时,相关部门也没有对老师扶贫中遇到农村扶贫需夜访等不安全隐患问题,这也给扶贫老师带来不小忧虑。
根据贫困地区、贫困户实际,扶贫措施需要因贫制宜。有的是自然条件恶劣致贫,有的是因贫困家庭劳动力短缺致贫,有的是因为病残类致贫,还有的因没有科学文化知识致贫,因此,在推行扶贫工作中提出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确实是精准扶贫的不二指南。事实上,安徽老师不上课也扶贫,与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相违背,导致扶贫工作者、贫困户都不满意情况的发生。
扶贫精准与否,最终影响到贫困户脱贫进程,老师不上课也扶贫,需要得到矫正。此错误不在老师,而是推行者。源于粗放式推行思维,源于脱离实际措施,源于一些官员错误的政绩工程。尽快矫正老师不上课也扶贫,与矫治勾勾画画式扶贫、与数字扶贫、与租牛租羊式扶贫等不切实际、虚假扶贫一网打尽。如若不然,受苦的是扶贫工作者和贫困群众,扶贫脱贫惠农也有可能打水漂。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立
(作者:杨虹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