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关怀式谣言”该如何止于智者

发布时间:2018-10-09 17:17:01来源:荆楚网

  近年来,微博、微信等各类社交媒体中,虚假信息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至今年9月初,仅微信专门开发的“微信辟谣助手”已辟谣的文章就达到118万篇。调查发现,诸多谣言背后存在明显的利益机制,其已表现出分散化生产、产业化生产态势,并且还衍生出诸多传播利益链。(10月8日 人民网)

  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资讯鱼龙混杂,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遍千家万户,让人应接不暇,更别提明辨真伪了。谣言已经成为和微商并列的两大毒瘤,各种被大家奉为圣旨,看似富有道理,出自专家学者之口的消息,实则是危言耸听、空穴来风的谣言。“标题党”们借着一个个吸引眼球的劲爆题目、一篇篇东拼西凑的虚假内容,大量引流,赚取不义之财。

  各种“重磅消息”,频发的“突发事件”,救命的“生活常识”,医学的“重大突破”,加上“不转不是中国人”“转发一次、救人无数”“某某病有救了”等标题烘托,宛若将电线杆上的小广告转移到了社交媒体上,不仅让人烦不胜烦,同时还有上当受骗的危险,影响身体健康,耽误正规治疗,既伤了钱包又伤了身体。

  关怀式谣言之所以能有市场,重点在于其“关怀”的特点,抓住了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契合了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以看似嘘寒问暖的关心,将生活小窍门、保养小秘密、治病小偏方教导给人们,实际上则是为了通过吸引读者,增加点击量,获得关注数,来谋取私利。同时,中国人自古以来“信偏方、重游医”的特点,也为当前“关怀式谣言”成为社交媒体一大公害提供了条件。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许多治病救人的方法的确是老百姓自己的摸索尝试产生,通过口口相传,挽救了许多生命。因此,当刻意炮制的谣言以所谓的治病偏方、生活技巧等形式粉墨登场时,就能够轻易博得大家的信任,获得点赞与分享。此外,知识的盲区也是关怀式谣言能够成功欺骗群众的重要原因。并非每个人都是医生学者,因此也不能苛求每个人都能一眼分辨那些看似符合逻辑、富有道理的谣言,个人知识结构上的盲区,也为“关怀式谣言”的猖獗提供了生存空间,让其能够借助人们的不懂未知,以及对疾病的恐惧和对健康的渴望,来谋求自身的利益。

  破解“关怀式谣言”难题任重而道远,但并非无计可施。人们之所以愿意去获取“关怀式谣言”所提供的信息,关键还是在于正规的医疗机构、科普媒体提供的信息不够充分详细,当人们从正规渠道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社交媒体的三无小号们就有了用武之地,炮制“关怀式谣言”供社会大众获取。因此,医疗科普机构更应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成为保健医学教育的主力,而不是任由“关怀式谣言”充当地下医疗队、民间科学家。

  其次,斩断利益链条才能从根源上消除造谣传谣。无利不起早,各种社交媒体乐于去炮制“关怀式谣言”,积极去传播虚假信息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能够获得点击量,谋求利益。由此可见,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监管,提高传播谣言的成本,给予造谣传谣者最严厉的处罚,让造谣传谣者无法获利、反受其害更显必要。

  除此之外,“关怀式谣言”最大的受众和目标群体就是广大的中老年人,因为其对身体健康更为关注,并且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乐于在社交媒体上寻找并信任这些信息,极易被谣言制造者利用,成为传谣的帮凶。在此情况下,子女的关心照顾必不可少,教导长辈如何识别谣言,及时掌握长辈思想动态,避免其盲目听信网络谣言,对身心造成伤害。

  “谣言止于智者”,要彻底解决“关怀式谣言”难题,还需社会各方共同发力,履行好自身义务和责任,共同当好止谣治谣的智者,还社交媒体一份清静。

  来源:荆楚网

  作者:徐仲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