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双语幼儿园”“国际幼儿园”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对外籍教师需求的巨大缺口。一些不法分子也注意到这片蓝海,通过在互联网发布招聘广告、网络面试等方式招募大量外籍人员,非法组织入境,然后输送到各个学校担任外教,从中牟取暴利。部分不清楚犯罪前科的外教,经过1小时的培训就上岗,还有人专门替这些招募外教伪造各项证明。(11月22日新华网)
当“双语教学”成为招生海报上的显著大字,当“外教授课”成为吸引学生的必备噱头,当有无外国面孔已经成为衡量国际化水平的标准之一,当是否英文授课已经成为学费高低的决定因素。为了收益,学校想尽办法网罗外国面孔,家长不问出处见“外”就出钱。在这种病态的现状之下,中国的教辅行业成为外籍“三无人员”吸金的宝地,甚至混入一些外籍犯罪分子也就不足为奇。但是,“外教”只是外籍,不等于法外,规范“外教”市场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毫无教学经历,仅为初中学历,方言口音严重,甚至还是犯罪分子,这类人员能够进入中国的教育行业,同孩子们朝夕相处,与教辅行业的片面逐利不无关系。所谓的面试不过是看看护照,只要是外国面孔,甚至有专人帮忙伪造各种材料。正是有这些教辅机构的“热心”,才让问题“外教”们有了生存空间,能够在中国教育行业中攫取财富。
美国15名最想被缉拿归案的凶杀案嫌犯之一的希尔斯,成为南京某国际学校的资深外教;英国通缉的逃犯尼尔?罗宾森,是北京某国际学校的当红外教。当如此触目惊心的内容通过新闻媒体,甚至外国警方的通缉令被国人知道,很难想象花重金送孩子去就读的家长会是怎样的心理。
“外教”乱象早已不是新闻,是媒体公众关注多年的一个问题,而且家长在其中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外国人=讲英语=高水平”的思维怪圈已在部分家长心中根深蒂固,殊不知许多长着外国面孔的人,英语讲得并不好,有着浓厚的方言,并非教育专业出身,甚至在个人品行上还存在问题,完全比不上国内经过专业教育,严格选拔出来的英语教师。但是,正由于部分家长的这种盲目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愿意为一张来路不明的外国面孔花大价钱,才让问题“外教”们乐于来中国,在中国有利可图。
当然,我们并不能把责任全部怪在家长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古来有之,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也是时代进步,人类发展的推动力量。在当前国人们有经济能力承担更高的教育费用,有现实需求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供给侧的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
想要提供更高水平的“外教”服务,满足家长们教育孩子的需求,相应的监管部门才是最关键的一环,严格审批入境外国人,不给任何一个试图以一张外国面孔在中国为非作歹的人以机会。同时,对教辅行业的监管也应该落到实处,不能纵容教辅机构伪造资料,非法雇佣,骗取家长钱财,并且伤害孩子健康。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我们不能改变商人的逐利天性,但是我们必须规范他们的行为,将他们牢牢约束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不给他们任何逾界的可能。
“外教”并不等于法外,中国境内的每一个外国人,都必须受到我国的法律约束,遵守我国的法律制度,特别是在与祖国未来息息相关的教辅行业。各方更应高度重视,织密监督网,严把审核关,让所有心存幻想的企业和“外教”都无计可施,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安心的求学环境。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仲举
(作者:詹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