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精准扶贫要扶起“脱贫志”

发布时间:2018-11-26 11:31:42来源:荆楚网

  日前,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组织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就进一步加强扶贫扶志工作,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

  脱贫攻坚以来,我国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精神面貌明显改善,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然而,在贫困地区仍然存在一些贫困户多年来一直受帮扶资助,却至今未摆脱贫困,让不少人心生质疑。究其根本,并非扶贫干部工作不扎实,政策未落实到位,而是一些贫困户缺乏内生动力,穷而不思进取、穷且志短。常言道“扶贫先要扶志”,而扶志就必须在转变思想、改进帮扶、树立典型三件事上苦下功夫。

  在转变思想上再加力。相比物质上的贫困,“思想贫困”“贫困意识”更为可怕。比如,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生活中言必称贫,处处说贫,总是“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出门嫌远,干活怕累,只想顶着贫困户的“光环”躺在床上“享清福”,最终是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正是因为他们无法摆脱思想贫困,才成为了扶不起的“阿斗”。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贫困户要实现脱贫摘帽,就必须在转变思想上再加力,要深刻领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内涵,磨炼穷且志坚、穷则思变的品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自身,淡化“贫困意识”,摆脱思想贫困。

  在改变帮扶上下决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时下,一些地区开展扶贫工作,仍然存在“把习惯当规定,把惯例当制度”的现象,他们在走访慰问、实施帮扶的过程中,依然坚持“陈规陋习”,简单的给钱给物。不难得知,简单的给钱给物只能解决贫困户眼前的困难,无法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仅达不到“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效果,甚至还会让一些贫困户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失去摆脱贫困的斗志。志不立,天上无可成之事。要帮助贫困对象立起“脱贫志”,就必须下定决心改进帮扶措施,少一些发钱发物,多一些以工代赈;少一些整体包办,多一些技能培训;既要杜绝“保姆式”扶贫,也要杜绝“养懒汉”,要通过改进帮扶措施,引导贫困户用双手创造未来。

  在树立典型上带好头。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盏明灯。我们常说,夜行之路,不可无明灯;同样,贫困户在脱贫路上,也绝不可无脱贫先进典型。“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对于广大贫困群众而言,先进典型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有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路,就可以避免陷入“盲人摸象”的尴尬境遇,甚至可以搭上发家致富的快车。树立脱贫典型,让贫困户看到出路、看到希望,才能使其转变观念,鼓起干劲,奋勇向前。走在新时代的扶贫扶志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好头,积极帮助贫困群众谋思路、找门路,对于致富办法要先行先试,争当典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产生“见贤思齐”的冲动,迸发脱贫致富的激情。

  “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贫困对象的内生动力;又要让贫困对象立起“脱贫志”,主动破除“等靠要”思想,从艰苦奋斗中靠双手成就梦想。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