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作者专栏 > 楚论

更多

打造长江经济带“钢腰”

发布时间: 2011-12-19 10:12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有人形象地将湖北长江经济带比作一条巨龙,武汉为“铜头”,宜昌为“铁尾”,而荆州是“木腰”。龙腰不壮,湖北长江经济带这条龙就难以真正舞动起来。11月26日,省委、省政府在荆州召开现场会,要求全省上下提振信心、解放思想、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努力把荆州打造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挺直“腰杆”,时不我待
  追源历史,荆州大地灿烂辉煌。禹划九州,始有荆州;三国时期,荆州因其地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交通要塞,成为魏、蜀、吴的必争之地;近代中国,沙市(后与荆州地区合并)以其在长江上的特殊地位,与重庆等一并成为中国内陆地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
  回望改革开放的历程,荆州亦盛名远扬。1981年7月,国务院确定沙市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1988年省委、省政府设立“沙市市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1993年12月,沙隆达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湖北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当时的“活力28”洗衣粉、荆江牌保温瓶、沙松冰箱等一系列让全国人民记忆犹新的知名品牌,成为荆州昔日辉煌的见证。
  然而,历史的曲折也在此发生,荆州昔日的荣光渐次暗淡。1994年地市合并以来,荆州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持续下降。到2010年人均GDP位列全省17个市州林区的第15位。荆州发展速度放缓,使得湖北长江经济带的“腰身”发软,成为全省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块“心病”。
  党的十七大之后,省委、省政府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逐步实施了“两圈一带”的发展战略。只有加快荆州振兴,真正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才能使“两圈一带”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整体竞争力提升。
  “三大”建设,撑起“钢腰”
  湖北“壮腰”、荆州振兴,必须“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只有牢牢掌握“三大”这把“总钥匙”,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大交通:打造区域性综合枢纽。
  交通被称为经济运行的血脉,只有血脉畅通,经济肌体才良好运行。然而,交通一直是荆州发展的桎梏,血脉不畅,急需输血活经!构建大交通,建设铁路、水路、公路联网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打造长江中游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是“壮腰”的首要任务。
  积极推进铁路建设。加大铁路工程建设力度,实现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无缝连接,构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铁路运输中转中心。
  大力开展港航建设。以荆州盐卡港为主体打造荆州亿吨级组合港,推动港口向专业化、大型化、集装箱化方向发展,力求提高港口现代化水平,形成辐射两湖平原及周边地区的大型综合运输枢纽型港口群。
  继续完善公路建设。构建内畅外联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网络,构建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加快过江通道建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十二五”期间,将建成荆州长江二桥(荆岳铁路长江公铁两用桥),适时开工建设石首长江大桥、洪湖长江大桥、荆州长江三桥(二广高速大桥)。
  ——大产业:构筑经济增长引擎。
  壮腰工程的核心是壮产业,要用大产业打造荆州的钢筋铁骨。
  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焕发老工业基地新活力。立足荆州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化工三个千亿级产业,努力把荆州建成全国淡水渔业加工第一市、全省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国内重要的石油机械研发制造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建设著名的荆楚文化传承创新展示区。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借国家建设大遗址保护示范区的机遇,加强荆州古城保护,重点建设纪南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梅子湖生态旅游新区、“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石首天鹅洲保护区和洈水风景区等一批国内知名旅游景区。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全省和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凸显荆州现代农业的优势,优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振百年商埠雄风。依托铁路、港口、公路等交通优势和仓储资源,建设以两湖绿谷物流园为龙头的长江中游农产品集散中心,以荆州盐卡综合物流园为龙头的生产资料物流基地。
  创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争取沙市区进入全国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重振百年商埠雄风。
  ——大城市:建设新型沿江城镇连绵带。
  大城市建设是“壮腰工程”的第一平台。城镇连绵带以交通干线为轴线、以城市为节点,在产业密集带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随着荆州大交通和大产业的建设,沿江城镇带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
  中心城市柱石将更坚实。10年内,以荆州中心城区建设为核心,加快荆州开发区中心商务区、沙北新区和火车站片区的荆州新区建设,将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容到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0万的特大城市。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中心城区的外围组团。
  中小城市基石将更牢固。5年内,将监利县城区常住人口扩容到30万人;松滋、公安、洪湖、石首等县市城区常住人口分别达到20万人;建设江陵卫星城,城区常住人口扩容到10万人。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探索具有江汉平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把县市城区打造成引领城乡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阵地。
  新农村建设将展现新貌。继续推进以仙洪试验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努力使荆州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统筹城乡人口转化和土地转化,引导人口向中心城区、县(市)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集聚。
  优化环境,给力“壮腰”
  环境也是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环境就是抓发展。营造荆州振兴的良好氛围,加快发展环境的改善,将助力湖北挺直“腰杆”。
  抢占“精神高地”,助推跨越发展。
  精神是荆州振兴的动力和灵魂,关系着“壮腰工程”的成败,影响着“两圈一带”实施和湖北“十二五”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全局。
  荆州是荆楚文化的核心区。要从荆楚文化中吸取营养,坚定信心,大力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融汇南北、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延续历史的辉煌,谱写发展新篇。
  认清形势,转变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导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联动机制;突出绿色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进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保障惠及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众人拾柴火焰高。省直有关部门把促进荆州振兴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齐心协力、上下联动、联合出击,分别在产业、土地、财政和金融等方面提出了的细化方案和具体措施,加大政策、项目、资金的倾斜力度。“壮腰”的和谐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创新要勇于先行先试。积极支持荆州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创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支持松滋市纳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鼓励荆州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领域大胆探索,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创新要敢于大开“城门”。努力创建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在承接中发展,在创新中壮大。加强与武汉城市圈、宜昌、荆门、恩施及洞庭湖平原城市等相邻地区的合作,形成交通通畅、旅游同链、产业互补、协调共进的发展格局。加强大通关建设,完善口岸通关环境,积极申报国家级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化工、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和农产品等四大出口基地。
  创新要增强人才支撑。充分发挥荆州科教优势,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曾一度痛失良机的荆州,现在又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打造“钢腰”,正当其时!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楚天舒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艾丹)
关键词:湖北日报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