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专家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乔新生:石家庄领导下课一点不冤
发布时间:2008-09-30 08:58:52来源:

  发生在中国河北石家庄市的“三鹿奶粉”事件已经波及到世界其他国家。作为三鹿奶粉生产企业的主要股东,新西兰的一家企业曾经“尝试了几个星期”要求中方回收有问题的奶粉,但“中国的地方当局拒绝这么做。”
  假如此事属实,那么,这无疑是一篇公开的举报信。它说明作为三鹿奶粉生产企业的股东,新西兰方面已经了解到销售的奶粉存在问题,而新西兰方面曾经告知河北省的有关官员,尽快查处这一案件。可是得不到河北省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在此情况下,新西兰总理要求合资企业股东通知北京政府,从而“拉响”了“警报”。
  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应该记得,在非典型肺炎蔓延之时,某些地方政府官员试图掩盖真相,贻误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结果被解除了行政职务。假如新西兰总理事先已经告知河北省地方政府官员,而地方政府官员无动于衷,那么,按照以往的做法,河北省有关政府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人们注意到,在这一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反常的现象。生产企业将问题推给了的原材料供应企业,而原材料供应企业将问题推给了牛奶收购负责人,牛奶收购负责人再将问题推给奶农。在相互推诿之中,始作俑者肯定会被绳之以法。但是问题在于,我国产品质量法和食品卫生法中都已经明确规定产品检验制度,作为奶粉的生产加工企业,三鹿集团为什么没有在产品质量检验环节发现问题?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当企业的股东发现问题,并且要求企业负责人回收问题奶粉的时候,为什么企业负责人不采取紧急措施,召回所有问题奶粉?更为严重的是,当新西兰方面正式通知河北省地方当局,希望他们关注此类问题,为什么地方当局官员无动于衷,只有在中央政府决心查处案件的时候,才雷厉风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三鹿奶粉”事件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国际丑闻。新西兰总理在当地的新闻媒体上公开谈论此事,使更多的外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失去了信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强化了政府官员的行政责任。然而,在涉及此类具体案件的时候,为什么地方政府官员仍然置若罔闻?
  现在,向奶粉中添加化工产品的不法分子已经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生产企业负责人也已经被免职,那么,河北省地方政府官员将何去何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利益的驱动之下,企业的经营者必然会铤而走险。正因为市场经济无法避免此类现象发生,所以才需要政府机关随时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打击不法之徒草菅人命牟取暴利的犯罪活动。可是在河北省,生产企业把责任推给原材料供应者,政府官员把自己塑造成为疾恶如仇的执法者形象。谁来为消费者负责呢?
  面对这样一封公开的举报信,建议中纪委负责同志立案侦查。假如情况属实,那么,应该按照监察法的有关规定,提请上级机关对有关官员作出行政处分。这不仅仅是为了维护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公开严厉处罚责任者,可以对其他政府官员起到警示作用——面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政府官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要求生产企业召回有关产品,并严肃处理责任人。
  稿源:荆楚网
  作者:乔新生(湖北省传播法研究会会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