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统计局2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湖北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超出一半。这标志着湖北已经彻底摆脱数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以农业社会为主的低速发展模式,进入到一个以城市社会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
平房成楼房,农民变市民,鸟枪换炮,无论是谁,都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内心欢喜。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不能不看到,由高速城市化带来的交通拥堵、人口密集、公共服务设施捉襟见肘等一系列不如意,正在越来越尖锐地影响着我们的幸福生活。
每到下雨天,不少城市的街道积水严重,居民苦不堪言;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时候,公交车成了老爷车,走一步皴一步,误时误事;表现最为突出的,因人口暴涨,城市公共空间陡然之间变得狭小无奈,让市民就医、上学、甚至晨跑锻炼都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压迫感……这一切源于“城市化病”。
所谓“城市化病”,就是由高速城市化造成城乡人口百分比的剧烈变化,由此带来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价值观念快速变异,导致社会管理和社会人群短时间内无法谐调的一种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既有社会管理部门在城市化规划问题上对城市快速发展预见性不足的失误,也有社会物质发展与文化发展缺乏同步的失衡,更多的则是整个社会管理缺乏城市化生活经验,各种观念一下子难以转变过来导致群体性焦躁、盲动、恐慌。
据可靠资料,欧洲诸国达到70%城市化率,用了三百多年时间。而我们达到60%的城市化,仅仅只用了30年。这么短的时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根本来不及进行充分的调适和磨合,相互之间出现一些不适应症状是很正常的。
当然,也不能坐等。一是政府规划部门要在城市新区按照100年后的标准合理规划市政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强埋在地底下的城市给排水、排污工程建设;二是抓紧旧城改造的同时合理升高楼层,以期能最大限度地留出城市绿地,城市空间,使老城区逐渐具备新气象;三是社会管理部门一定要花大力气重点解决城市公共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必要的路段可设立公交专用车道方便市民,所有学校、医院、机关等公共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行业特点,向社会开放运动场、停车场,弥补社会服务设施的暂时性不足。只要群策群力,从我做起,城市和谐是一定可以做到的。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汪红光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