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报系言论

更多

楚天金报:把每个人放到自由创新的天地里

发布时间: 2013-03-05 08:33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我们丝毫不必担心人没有创造力,不会创新,而是要担心创造、创新的自由有没有得到充分尊重与保护。
  本次两会上,多名来自高校的代表委员认为,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但高等教育并不天然就是促进知识创新、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以“建设一流大学”为目标的高校,必须推进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和培养方式创新,形成创新型教育模式,使大学真正成为新观念、新知识、新人才喷涌而出的源泉。
  在其位,言其事,高校代表委员谈大学教育,认为中国高校创新不足,要把大学建成创新之源,是职责所在,也点到了痛处:没在创新上有突破,没有拿出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学术和技术,“世界一流大学”就不可能实至名归。
  高校创新成集体软肋,切割地看,是高校的原因,完整地看,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虽然不断强调创新,仍然缺乏创新的空间,甚至很多时候是在扼杀创新。比如说,当一个孩子在家里就被告知要“听话”,不让他们去尝试,创新能力已经被限制。进了幼儿园、小学、中学,这套“听话”教育一路相随,加上应试教育逼压,无暇去培养创新思维,养成创新的习惯。等到进入大学,已经成了一个缺乏创新力的成品或半成品,再来激发学生创新实非易事,古话叫朽木不可雕也。
  其实,人天然地具有探求真理和进行创造、创新的本性,只要条件许可,不受压制,这种本性就会自然释放出来。这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人的发展的自我要求和体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人类从蒙昧到文明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丝毫不必担心人没有创造力,不会创新,而是要担心创造、创新的自由有没有得到充分尊重与保护,因为创新就意味着对既存的反思,对权威的挑战,创新首先是允许自由的创新。创新的文化一定是宽容失败、包容异端、敢于冒险的文化。
  倘若像鲁迅所感慨的那样,国人对既成的事情宽容,而对新兴的事物总是那么严苛,挪动一张桌子也要流血,那么,谁都不敢打破常规。怵于创新,一个人有再大的创新能力,也难以施展其才华。历史上,像布鲁诺那样为坚持创新的日心说付出沉重代价,既印证了人的创新本性,也说明创新成本过高阻碍创新。要激发包括大学在内的创新热情,就是要让创新成本低,得到正向激励。
  耶鲁大学校长施密德特曾说,中国的大学“缺乏解放人的个性,培养人的独立精神的特点”,这恐怕也是社会层面的客观分析,他指出了我们的缺陷,也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出了药方:解放人的个性,培养人的独立精神,放他们到自由的创新天地里。
  稿源:楚天金报
  作者:廖保平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廖保平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