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条事关民生的改革信息集中出现,让民众有点“喜出望外”:公安部、交通部发布意见称,将改革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提出试点小型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中央深改组会议提出要让计划生育等政策与户口登记脱钩,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要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2月10日新华网)
这些改革信息在网上引发一片叫好,也源于它们颇有一些超出了大家的“意料”——很多管理模式,存在了多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便甚至不满,但时间太久了,大家也都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觉得即便不合理那也是“应该的”,是“只能如此的”。
如今多条“利民改革”消息同时出现,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哪里有那么多的管理政策绝对是“变不了”的?很多司空见惯、绑缚了太多权利、制造了太多困境的管理政策,并不能因为它“存在”就是“合理”的,打破心中的条条框框,解放惯性太重的大脑,依然是当下社会治理优化进步的最强生命力。也唯有破除“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位、社会本位”思想,社会治理水平才能大大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才能大大提升。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尤其是各级掌握权柄之人的认识问题。曾几何时,我们正是靠着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的状态,赋予了社会极大的活力、得到了大的飞跃。民生改革迟缓,有些是认识不到位,有些是怕触动既得利益假装认识不到位。社会民生痛点很多,“司空见惯”的“不合理”也很多,比如高企不下的出租车“份子钱”问题和垄断式经营模式;比如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的资源失衡问题;比如城乡“同命不同价”、医保差距大等问题……哪一个社会痛点的背后,不是某种奇怪的管理模式在绑缚了一些东西、放纵着另一些东西?
就该如此吗?只能如此吗?
显然不是。社会治理,说到底就是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把不平的社会痛点重新“摆平”。当下中国,有太多的利民之事可以做,“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指向的也就是这个。只是必须看到,束缚我们大脑的,除了陈旧残守的观念,还有无处不在的利益,有人在吃亏,是有人在超常地“得便宜”。
社会积弊太久,我们自己也会在一次次妥协中被“同化”,犹如玻璃瓶里的跳蚤,以为那里终究有块不能突破的天花板。昔日里施拉普纳有句名言,当你不知道球往哪里踢的时候,就往对方的球门里踢。今时今日,当各级领导干部面对如麻的矛盾,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只需要一个动作——向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方向上去做,不符合这个方向的,任何阻碍与枷锁,都值得不断努力被打破。“解放大脑”依然是治理社会痛点的最强生产力,有想象才会有预期,有预期才会有动力,希望让大家“出乎意料”的多条利民改革措施,能够动员更多的共识与力量,持续不断地解放大脑,向民生痛点开炮——那是社会治理最动听的福音。
稿源:楚天金报
作者:普沙岭(资深媒体人)
(作者:蓝镭)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