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燃烧的通知书”,烧出高校学费之“高”的困境
发布时间: 2008-08-07 15:35 来源:
进入电子报
《重庆商报》8月7日报道:重庆19岁农家少女张娟,父亲去世两年,母亲已改嫁,自己成了一名孤女。今年参加高考,按照父亲遗愿她考上了大学。为筹集7000余元的学费,她去拉板车,干很多苦力活,可仍无法筹齐,无奈的她到父亲坟上,含泪将大学录取通知书烧给了九泉之下的父亲。
每逢八月,媒体都会有被大学录取学生因为家境贫困而遭遇入学困难的报道,具体困境或许有所差异,例如有父母重病而贫,有兄弟众多而贫。可以预见的是,被报道的这些贫困家庭自然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资助,在“昨日消息传开,该区各界纷纷表示要尽力资助张娟,让其踏进大学之门。”相信张娟的学费应该在媒体的关注之下得以解决,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
然而,更多的镜头之外的贫困生呢?他们又如何解除脖子上的那条“绳索”呢?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曾经在一次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不提倡媒体报道“贫困生呼吁社会捐助”,因为国家已经在制度层面建立了诸如助学贷款制度、奖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等等,可以保障贫困生的学业无忧,希望媒体以“宣传主流、宣传国家政策为己任”,当时曾一度引起舆论的争议,现在看来媒体并没有被教育部发言人的话语所束缚,因为面对贫困生的悲剧,我们不能无动于衷。
贫困当然不是主流,但“学费杀人”的现象也不能被掩盖和无视,我们必须追问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在教育部发言人认为国家助学制度完备、社会救济得力的情况下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在这里笔者不想做价值观上的评价,而是通过国家权威部门的“主流数据”来理性的分析其根源,根据《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公报》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请注意这里是“人均收入”(很多问题被“平均”掩盖了),而大部分地区的家庭收入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再看另一组数据,从1994年以来十几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这里仅仅是公立大学,不包括收费高昂的民办大学),学费猛涨约20倍,加上生活费用每个学生每年的费用至少在万元以上。即使按照教育公布的那样“从2007年秋季开始,国家助学资金将达到154亿,是过去的7倍”,但面对如此高昂的学费,国家补贴的钱最多只能资助学生总数10%的贫困学生(贫困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0%),而另一半贫困生只能另想办法来筹措资金,而通过媒体报道或许只是其中的一个选项,尽管不能治本但对于被报道的个体来说还是有效的。
由此看来,当下高校高昂的学费才是罪魁祸首,也是为什么2008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高校学费标准是公众“最不满意的教育指标”的原因所在。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泛一些,看一看其他国家的高校学费标准的测定依据,或许有所启发。在横向对比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按照人均收入的比率来核算大学学费,或许更为科学、公正。例如美国的国民人均收入是3万多美元,每人每年5000美元的大学学费仅占年人均收入的六分之一。英国国民人均年收入是1。5万英镑(2000年数据),英国的大学学费是1125英镑,不到英国人均收入的十分之一,而我国则达到50%-80%,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可能高达百分之几百。如果以2007年城市居民年均收入为标准,确定一个五分之一的比率(已经比较高了)中国大学学费核定为1500-2000元是较为合理的范围,试想,一旦高校学费降下来,国家助学的资金就可以覆盖全部贫困生,就不会再有贫困家庭中发生高考中榜之后的悲剧了。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没有从教育主管部门获得有关大学生学费核算具体而详细的“数据”,只是笼统的获知“维持现有水平不往上涨”,这显然无法令公众感到满意,因为这“现有水平”还是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比率,已经成了一种“不透明的勒索”。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一种“不透明的勒索”而造成的社会心理恐惧,“燃烧的通知书”的悲剧恰恰是在这种不可预期的恐惧心理下发生的,这一点不能被我们所忽视。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春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陈春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