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张嵩:金牌第一固然好,大众体育更重要

发布时间: 2008-08-25 08:21   来源:    进入电子报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32枚金牌的骄人战绩排名第二,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勇夺51金实现金牌第一,多年来,我国体育代表团在各届奥运会及其他国际赛事上取得的辉煌成绩,让不少人骄傲地认为: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业已成为体育强国。在举国上下都为此次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欢欣鼓舞的同时,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我们这次获得了金牌第一,就真的成了体育强国吗?
  事实上,中国军团虽然屡屡成为奥运金牌大户,但国人的体质状况却不容乐观。据报道,2006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6—22岁学生的肺活量、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近视率、肥胖率却不断攀升。同时,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指出,中国成年人因体力活动减少和营养过剩出现身体素质下降,肥胖率上升等问题。这些数据表明,现在中国只是金牌大国,并非体育大国。和美国、俄罗斯等体育大国相比,我们无论在体育大众普及程度还是国民体质方面都存在相当差距。
  全民健身是水,竞技体育是船,水涨船才会高。只有在大众体育的土地上种出竞技体育的庄稼,才更符合体育的本质和奥林匹克精神。运动成绩带有目标性,国民体质的提高才是根本。如果我们想成为体育大国,真正达到国富民强,不能只靠竞技体育的成绩,而要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共同发展。过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育承担着不同的使命。强化竞技体育往往是在民族复兴之初,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百废待兴,需要通过竞技体育激发民族自豪感,提升国家形象。但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竞技体育的优先地位应当让位给大众体育。现在,只有树立全面提高国人身体素质的观念,才是中国人对体育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才是中国体育进步的标志。
  经过北京奥运会的洗礼,国人对健康的认识开始全面深入,实现体育目标转身的条件已经成熟。如果中国体育能借助奥运会的东风,完成从以金牌为最高目标到大众体育全面发展的转型,让更多人享受体育的快乐,把先进的健康理念带给国人,将奥运健康财富的内涵发扬光大,把健康内涵提升到健康生存空间的高度,让奥运会用健康、快乐、自信改变中国人的生活,这才是我们此次举办奥运会更为深远的意义。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嵩

(本文来源: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张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