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某希望小学使用企业资助资金10万元组织教师赴港、澳等地“学习考察”。每班留一名教师在校给学生全天上语文或数学课。(5月13日《重庆商报》)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在讨论中国人的慈善热情问题,事实上中国人并不缺乏爱心,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短时间内就有大量捐款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灾区,这就是最好的证明。透过那一笔笔捐赠,我们深切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深情厚谊,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空前的凝聚力和国人滚烫的爱心。
然而,不可否认,中国慈善事业的一些管理体制,包括慈善工作的运行机制,与现在的捐款热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有需要完善的方面。比如,一些慈善捐款最终的使用不透明,甚至一些捐款被挪作它用;一些慈善捐款到底募到多少钱,谁捐的,最后使用在了什么地方,都可能成了一笔糊涂账……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我国慈善事业逐步建立起来的社会公信力,也影响了公众对于慈善公益事业的热情。有关部门曾对北京、上海、广州百姓进行慈善意识的调查,结果发现,三地依次有60.4%、45.5%和87.6%的被访者将慈善监管制度不透明作为妨碍自己更多参与慈善活动的原因。
捐款者奉献爱心捐出善款,理所当然地,善款能否被善用,也成为每一个捐款者最关心的问题。善款善用,不仅是对受助对象的负责,也是对爱心人士的尊重。须知,每一笔善款都来之不易,每一份爱心都很伟大,只有善款善用,才是对爱心的最大尊重;相反,如果拿善款“打水漂”,则是对爱心的极大亵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善款没有善用而被挪用、浪费以及管理上的“黑箱操作”,已使很多人感到自己的爱心受到了亵渎,从而使我国的慈善事业面临着“信任危机”。社会上关于加强对善款的监督管理、善款账务管理透明化、促进慈善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的呼声日渐高涨。
爱心虽然不能用制度来管理,但是善款却一定需要通过制度来管理。要想确保慈善事业的道德温情和纯洁无暇,要想将慈善举动变为更有“持久力”的行动,除了及时公开善款的使用情况,更需要我们建立起接收、使用和反馈制度完整的社会慈善机制,公开、透明地进行慈善项目运作,让每位捐款人心里都有本明白账。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嵩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