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季节,气候变化频繁,寒流随时都有袭来的可能。不过,有一种“寒流”不是天然的,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舆论寒流”。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等主办的“2009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26日在西安揭晓,杭州、成都、南京等10城市入选。调查内容涉及城市文明程度、赚钱机会、房价、人情味等12项指标。其中,杭州市因多年表现优异,获“建国六十年特别大奖”。(新华网12月27日报道)
“最具幸福感”的评选揭晓之日,即是舆论之风乍起之时。这次也没例外。“前几天冻死民工是在哪个城市?”“这是讽刺吗?”“南京和杭州确实是最幸福的城市,因为南京有上帝一样瞎眼的法官,而杭州跟‘天堂’的距离只有70码。”“2009年度中国最瞎眼的评比!”“愚人节的消息给提前发了。真是的,一点都不小心啊。”
按说,“历时四个月,调查内容涉及城市的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发展速度、文明程度、赚钱机会、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房价、人情味、治安状况、就业环境、生活便利等12项指标”的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不该回回遭遇强劲的“舆论寒流”。是舆论心态有问题,还是组织者不够识趣?不然,缘何一项大型的评选活动,总是遭到舆论的抵制?卖力不讨好的事情,缘何还有人乐此不疲?
只要看看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的牵头者是哪个行业的,就可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在一个新闻策划公然挑战新闻事实真实性的时代里,新闻早已不是原生态的事实描摹品,策划产品在新闻产品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扩大。天下有大事,新闻满街跑;天下本无事,媒体制造之。新闻制造不能捕风捉影,于是便无中生有,炮制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应该说,连续三年的“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不过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已。本来,幸福是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短暂感觉,无法捕捉,更难固定在某个地方。可是,偏偏有好事者要把这美丽的瞬间给定格下来。幸福感不是不可以定格,单独的个体、瞬间的感觉,作为媒体可以用特写的形式予以报道。但是,幸福感不宜以群体的形式来确定,因为人是感情动物,不同的个体其幸福的概念很不相同,一个饥饿的乞丐遇到一块面包已经很是可以兴奋一阵子,一个富翁给他一座金山也未必能驱走他心中的其它愁云。何况一座城市、一年期限的幸福感,这分明是连上帝都无法赐予苍生的东西,不承想我们的某些机构要授权发布。如此“幸福制造”,纵然评选程序再正义,仍然是人为的幻想而已。幻想的东西要想蒙人,只能在一个信息传播欠发达的陌生区域里可能实现。譬如,跟地球人宣传银河系外面的某个星球居民如何幸福,我们权当神话来欣赏,也未必不可信一次。跟熟悉的人讲人家幸福与否,这个险冒得也太大了一点吧?“看到这个新闻,哥哭了……哥原来生活在最具幸福感的城市里。”
为一己之利益而制造“幸福”,违背了职业伦理,也遭到舆论的诟病。明智点,还是金盆洗手算啦!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海明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