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的孩子日渐养成“不移动”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课余生活仿佛是在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屏幕间切换。调查显示,4至6岁的城市儿童有一半会上网;将近八成的未成年人使用移动终端上网……专家指出,“屏幕依赖”低龄化可能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有关方面应加强对其上网行为的引导和监管。(新华网 9月9日)
10多年间我国各学龄段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平均上升20个百分点,有三四成小学生是近视,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三分之一的孩子每天户外活动不到1小时,大部分时间“宅”着,导致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增加……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满眼“飘绿”的数据无疑让人心情沉重。当下,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身心健康重回正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从根本上扭转体质下滑的态势,还得从唤醒学生的锻炼意识等方面着力。而关键的一步,必须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机、IPAD上“解救”出来。眼下,中小学生们几乎是“人手一机”,面对手机等带来的新鲜科技体验,很多成年人尚且招架不住,渐渐沦为“屏幕奴隶”,更何况自控能力正在养成中的孩子?有的整日“大战僵尸”“偷菜种菜”、有的走路都在登录QQ,更有甚者,深夜躲在被窝刷微博聊微信,这不但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兴趣,耽误学业前程,甚至可能影响到其正常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正如网络段子所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手机、IPAD本无罪,孩子喜欢它也无错,关键是我们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在与新鲜事物接触时懂得扬长避短、为我所用,这既检验着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心,也考验着家长的教育智慧。据媒体报道,眼下,当全世界的学校都在忙着以iPad换掉书本时,美国硅谷的IT精英父母现在却不让自己的小孩接触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而是送他们去“零科技”的学校进行最原始的学习生活。反观我们,不少家长或源于宠爱之心,或想犒劳孩子、或出于攀比心态,愿意给孩子添置智能手机等,却又疏于教育和引导,不经意间让孩子的“手机依赖症”进一步恶化。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与其“襁褓式”的关爱,不如深入孩子的内心,主动帮助他们摆脱“手机依赖”,去感受体育锻炼等活动的乐趣。一方面,从源头上遏制给孩子添置高科技设备的冲动;另一方面,多与孩子沟通交流,配备手机前与孩子一起“约法三章”,以身作则培养他们的自控力,让他们参与到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中来。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任小康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