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铁早前曾承诺,老年人拿上身份证或老年卡就可以免费坐地铁。但是,有郑州市民陈先生反映,昨天,他兴冲冲地来到地铁站,结果工作人员说,还要带上房产证。”(中国青年网1月3日)
郑州市政府发布的地铁票务政策规定:“60周岁以上郑州市户口的老人在工作日非高峰期和节假日全天可免费乘车。”这是一项关心老人、关爱社会的便民惠民之举,被群众看好叫好也在情理之中。但在执行末端政策一再“变脸”,使老年人被挡在“最后一米”,堵在车门之外,这着实不该!
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开通。郑州市轨道交通公司规定:“持身份证或老人公交卡可以换免费爱心票乘车”。但事实上有些站点拒绝换票。此后,郑州地铁站改口:“凭身份证或老年公交卡登记后免费乘坐地铁”。12月31日,郑州市轨道公司运营分公司又规定:“在地铁老年卡正式发行前,老年人需要同时出具本人户口本和身份证登记后方可免费乘车”。这让持身份证、老年卡的老人又被堵在免费的门外。且据了解,郑州地铁“绿城通”老年卡要到2014年4月份方可办理。
从换票、登记到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真是花样百出。可以预见,免费乘地铁还需出生证、独生子女证、结婚证;从1周3变到4个月后办卡,真是反复无常。可以想象,想吃惠民大餐,还需再研究、再沟通、再通知。且不说这“政策变脸”给老人出行带来多大麻烦,多少不便,仅是这变本加厉的“私刑家法”,就有拿规定“儿戏”,拿市民“开涮”之嫌。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这件事在政策制定、监督执行、沟通协调上存在一定瑕疵甚至是失误。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既要设定目标又要有保障措施,即便授权具体单位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也要突出刚性,明确基本法则、禁止性及惩戒性条款。而不应出现文件一发了之,效果不闻不问的现象。地铁公司在执行上级要求时,要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即使是管理繁琐增加成本,也要边执行边汇报、边整改边反馈。而不应出现擅自变更审批,乱设申请材料的行为。有关职能部门在日常监管中,要切实履行职责,抓好组织协调,即使是义务增加责任加大,也要指导协调到位,监督检查到位。而不应出现监管软弱,反应迟缓的失误。
最为关键的是,政府惠民便民要抛开部门私利、一己之利,做到真心实意,全心全意、上下合力、配套联动。唯有如此,才能让群众享受到实惠,生活的更加美好!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