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来临之际,有媒体报道,武汉几家海宁皮革城因为商标之争,掐上架了。报道中所谓的“掐架”,指的是,在湖北省某著名交通广播频道上,前一则广告播放着“汉口北海宁皮革城,老百姓的皮革城一直还在汉口北”。紧随其后,就是武汉汉阳升官渡海宁皮革城的打假声明,称位于武汉汉阳升官渡的“武汉海宁皮革城”是本司(注:海宁中国皮革城)在武汉唯一的分市场,武汉市内其他“海宁皮革城”均与该公司无关,且湖北省内的其他“海宁皮革城”均为侵权行为,请消费者谨防上当受骗。(3月3日荆楚网)
海宁皮革城真假之争,不过是近些年来中国愈演愈烈的品牌商标之争的最新一例。争夺品牌商标,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新产品在市场获得成果后,一夜之间出现大量假冒伪劣,然后企业陷入疲于奔命的维权打假之中,此类现象在国内一直层出不穷。武汉几家海宁皮革城也从以前各自为政,暗中较劲,演变成今日的媒体广告大战,更有对簿公堂之势。激烈到如此程度,令人唏嘘。
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得更为独特、更有个性魅力,对服装的个性化需求和品牌意识都越来越强,高端服装批发市场的产品也已有了庞大的市场。于1994年建成开业的海宁皮革城,是中国具影响力的皮革专业市场,中国皮革业龙头市场,近年来将市场扩大至全国各地,引来全国各地消费者青睐,也引起了不少利益纷争。这也是武汉四家海宁皮革城,同行不同心,最终上演抢客大战的根源。
逐利是商家的本性,近几年持续火热的名人故居之争,虽然不少专家表示争名人故里没有任何意义,但各地依旧热衷不已,根源就在一个利字上。如果说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名人尚可一争,那么像孙悟空这样纯粹的虚构人物的故里之争,不免让人嗅到一股荒诞剧的味道。在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和政绩压力下,文化不过是一个木偶,谁都可以拿过来牵着线动一动、用一用。海宁皮革城冠名之争,也是对品牌文化缺乏敬意的表现,我们的眼睛盯着的不是商标而是经济。可以说,我们对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理解过于浅薄了。
市场占有率最高,同时品质又最好,既高端,又大众,应是海宁皮革城、中国皮革业龙头市场的应有之义。可以说,品牌本身并没有实际意义,需要借鉴及保护的,应该是其完善的企业管理机制、进军皮草市场的战略以及丰富的市场运营经验,这些都值得包括国内企业认真学习、借鉴,并进行深刻的反思。
“海宁皮革城”本身并无任何含义,如何将其保持全国销量领先、消费者喜爱的“皮草王”,如何续写辉煌,武汉的皮革商要走的路显然还有很长,公众不妨拭目以待。
稿源:荆楚网
作者:西湖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