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申请三年无果,“带了一些礼物送给村干部,今年才第一次领到低保金”;村里“真正的穷人”拿不到低保,村干部自己倒是吃上了低保……记者在海南部分农村调研发现,一些村民申请低保要向村干部送礼,不够条件的村干部或亲属反能享受低保。(3月20日新华网)
农村低保作为施与农村困难群体的社会福利,是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保命钱”,也是社会救助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对于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就是这本应是低保户们理应享有的被帮助权,到如今却公然演变为某些村社干部中饱私囊、搜刮钱财、帮亲助友的“利器”。 这也不难解释,在一些农村,能拿低保被认为是有脸面的怪异现象了。
长期以来,有关低保领域的丑闻时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开宝马领低保”;“逝人领低保”;“多套房领低保”。有次可见,在提高社会整体救助水平的社会基本保障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低保,实则名不副实。
笔者以为,低保政策存在漏洞固然是导致当前“低保乱象”的一大诱因。但“低保乱象”更多所折射出的还是我们部分干部脑中的“特权惯性”。作为低保救助体系中分配阶段的“掌权人”的镇、村干部一旦被脑中的“特权惯性”所驱使,自然会拿政策做人情。因此,出现谁管低保谁能吃等现象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诚然,针对低保的如此乱象,国家已出台政策:对履行社会救助职责过程中滥用职权等行为将依法给予处分。但我们更期望看到的还是百姓的“父母官”能真正用爱民为民这颗“灵丹”治好特权顽疾,还百姓幸福之保、和谐之保。
稿源:荆楚网
作者:赵骁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