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1日13时开始,兰州西固区取样点苯指标监测数据处于不稳定状态,当前不宜直饮。甘肃省环保厅环境监测站对当日上午11时所取水样的检测结果显示,兰州城关区、七里河区没有检出苯物质,水质保持稳定。兰州城关区和七里河区解除应急措施,停止应急拉运送水和瓶装水、灌装水的免费发放,面对政府连番动作,有市民却表示不敢饮用。(4月15日《新闻晨报》)
饮用谁不敢饮用是因为这关系到市民自身的利益,存在着伤害身体的风险,但经过政府的百般证明,千般解释,市民仍然不敢饮用则是对政府公信力的一种质疑。
就拿这次饮用水被污染来说,3月初就接到市民投诉电话,并查出水质部分指标超标,直到4月2日就查出苯超标,然而,最终被网上报道,让普通民众知道是在4月11日!在长达二十几天的时间里,我们的政府监管部门在做什么!这是一种典型的“慢作为”,要知道,每一天有多少市民正在被这种“不知情”的饮用水危害着身体。
这种质疑,往往是政府在安全事故发生前缺乏监督,发生之后又没能公开相关细节,进行详细有力的解释,甚至为了部门的责任故意推诿,这才是民众不信任的根本原因。
这让之后民众的“不信任”变得那么顺理成章,失去的公信力怕是要付出几倍的力量才能找回了。
或许某些监管部门是为了谨慎,为了得出跟准确的判断和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但民众的生命安全应该是第一位的,在面对可能的危险时,公开调查信息和结果应该是必要的吧。
民众的质疑,有政府的不作为,更有政府面对安全事故敢于担当的勇气。在日前出现的两高司法解释,第一条第六款明确规定,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小时以上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应加重处罚,甚至可能适用刑法。
政府的“慢作为”给民众的印象就是在保护企业,保护某些既得利益,而这种“慢作为”伤害的却是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江川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