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不少城市的地方政府先后试探松绑限购,但在各方压力之下,又相继撤销或收回相关措施。近日,呼和浩特下文取消限购,不再要求提供住房套数查询证明,成为首个正式发文取消限购的城市。但戏剧性的是,25日下午该市却以文件打印错误为由收回了相关文件。(6月26日《新快报》)
看上去,这份“有两个字打印错误”的文件被收回,好像确实关系到两个关键字——假如把“不再要求提供住房套数查询证明”中的“不再”改成“继续”,呼和浩特在当前试探松绑限购的地方政府中,简直堪称好汉了。然而,这是呼和浩特发文的初衷么?
其实,笔者十分理解包括呼和浩特在内的相关地方政府,在“松绑限购”上的欲说还休。这就如一个青春勃发的少年,明明已经对男女之事一门心思,却难以启齿,总算鼓起勇气向异性示爱,但因受到了非议,马上又打退堂鼓了。
然而,作为地方政府,本不该落入这种尴尬境地。对于房地产市场,政府本应是宏观调控的裁判。房地产已经市场化,房子就是一种普通商品。那么,对于一种商品的销售,政府从价格到销售对象、限额等加以干涉,是不是自找麻烦?其实不然。因为,对于房地产市场,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在整个房地产利益链中,政府已经成了其中的“股东”。
但在这种利益格局中,政府首先是“裁判员”,所以,它必须表示出公正,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利益。于是,面对高房价,出台一轮轮调控政策。但当在“限购限贷”这一环终于初见成效时,地方政府却显得坐不住了。
不知地方政府是不是真的以为高房价是刚需下的市场行为,所以,认为通过“限购限贷”,可以遏制投机保障刚需?如果是这样,房地产市场通过“限购限贷”,就可以在保证市场份额的情况下,限制房价的继续攀升。可令地方政府没想到的是,剔除了房地产市场中投资投机的需求,明显折损了市场份额;更令地方政府和房产商难堪的是,在买涨不买跌的民间消费心理下,失去了涨价势头的房地产市场,反而出现了冷场。
一个有点回天无力的难题摆在了地方政府面前,脱缰野马似的房地产市场,在“限购限贷”下戛然而止。如此,地方政府准备好的“面粉”,房产商手里的“面包”何去何从?而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就是政府自己的调控政策。此情此景,让政府情何以堪?如果“限购限贷”坚持到底,按照市场规律,最终必然大幅度逼低房价。但是,即使撇开地方政府的GDP指标和土地财政来源,就房价暴跌引起的资产贬值,被“绑架”的银行信贷怎么办?与房产有关的其他金融产品怎么办?
因此,今年以来不少城市的地方政府先后试探松绑限购。但就算“解铃还须系铃人”,也总得自圆其说吧。然而,足以让“房地产调控”成为一句空话的“松绑限购”,对任何一个还有点自尊和诚信意识的地方政府来说,必然在悔不当初的无奈下欲说还休。于是就有了诸如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的说辞:“限价、限售、限签等政策就好像一个人的皮带,可以根据体形的变化对松紧度进行调节,并且只是调节,并不是取消。”估计呼和浩特收回后将重发的相关文件,大概也是如此。
稿源:荆楚网
作者:知风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