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晟达者:政府屡被“忽悠”是何“狗血剧”?

发布时间: 2014-08-02 10:28:42  来源: 荆楚网  作者:晟达者  进入电子报

  凤冈县7月30日发布的一则解约公告曝光———公告称,负责项目开发的贵州凤冈生命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冈生命产业投管公司”)严重违约,且“无法取得联系”。项目所在地的凤冈县永安镇镇长王章林默认了公司负责人江宇翔在融资过程中涉传销外逃一事,称已报凤冈县公安局立案侦查,而项目去年下半年已被迫叫停。(8月1日《南方都市报》)
  其实,这一看似吊诡的剧情人们并不陌生,在陕西,一个投资38.8亿元、预计销售收入240亿元的项目,签约两年后,悄然取消,一个投资2.6亿元、拟征地177.2亩的项目,却成了涉嫌诈骗的工具。在凤冈,总投资逾75亿元的大项目,纳入贵州省“十二五”规划被官方冀望“经济增长引擎”的“惠民工程”,却也在近3年的悄然酝酿中凄凉落幕。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屡屡被骗,暴露出地方政府项目甄别环节的漏洞,更折射出地方政府带有普遍性的“招商饥渴症”。
  众所周知,招商引资的作用是积极的,对于当地百姓来说,符合地区实际的招商引资项目能够为当地经济助力,解决好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给群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说是“全民蛋糕”确实贴切非常。
  不过,招商引资对于地方领导来说可就绝非“蛋糕”这般简单了。“唯GDP论英雄”的偏执观念仍在部分干部心中根深蒂固,通过招商引资,可以增加自己的政绩“砝码”,短期内便可政绩斐然,进而就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近乎苛刻的招商引资考核标准,一言堂地让招商成果和干部考核、绩效、升迁等指标挂钩,正因如此,为了完成一些近乎不可能的任务个别地方就开始“饥不择食”,缺乏对引进项目的应有鉴别力,对外来投资者的身份和能力也不敢深究,从而才闹出了一出政府被“忽悠”的闹剧。
  从这个层面上讲,要抑制地方政府盲目招商的冲动,一方面要加大对干部的教育引导,扭转其不良政绩观;另一方面,要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因地制宜,建立长效且符合科学发展的考核机制,如此,才能让“画饼项目”不再“上马”。
  稿源:荆楚网
  作者:晟达者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姬学涛)
关键词:招商引资;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