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霍计武:“千湖之省”所不能承受的“残湖之痛”

发布时间: 2014-10-11 15:16:41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霍计武  进入电子报
  “三十年前夏季,根根荷苞似缨枪,风吹叶动涌暗香,手脚沾泥湖水清。到如今,只剩缩塘孤零零,两只凹陷大眼睛……”说起晒湖,网上有首诗这样形容。(10月10日 荆楚网)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以长江、汉江,洪湖、梁子湖,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两江”、“两湖”、“两库”等为代表的湖北水系,滋养了6000多万湖北人民。
  “大江大湖大武汉”,是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片中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作为省会城市的武汉,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及支流的水在城市中交汇,市内还有府河、滠河、径河、举水河等数条大小河流。百多个淡水湖泊象珍珠一样嵌落在武汉市内,其自然风光在国内大城中难有匹敌,拥有“江城”和“百湖之市”美誉于一身。
  但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岸忖砌、人工无序养殖以及 80 年代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所造成的污染增加和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直排散排,致使湖北的部分湖泊与江湖的联系被人为阻断,湖泊湿地萎缩、甚至消失,湖泊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衰退,这也极大制约了湖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湖北省近2/3的湖泊已经消失,武汉事业有近100个湖泊从人间“蒸发”,像杨汊湖、范湖等耳熟能详的名字已经仅仅成为带“湖”字的符号。“千湖之省”、“百湖之市”早已盛名难副,向来以处处可见一湖清水而自豪的湖北人,正承受着本不该承受的“残湖之痛”。
  湖泊本是城市的眼睛,然而现在很多湖泊已经不再明亮,甚至污浊不堪。湖泊水体由于流动性差,因此污染之后很难治理。比如说现在武汉的湖泊随着面积退化和周边岸线的硬化,已经逐渐失去与长江连通的功能,没有活水导致湖泊污染更难清除。很多湖泊换水周期一两年、两三年,甚至更久,这样导致湖泊积累的污染物长期释放,很容易形成内源污染。
  针对填湖和湖泊污染,政府并非没有作为,甚至还有创新之举。但令人遗憾的是问题依然突出,填湖与湖泊污染等问题依旧难以得到有效遏制。比如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始,武汉市领导就一届一届地在保护湖泊上作出表态,人大也制定了相关法规,加上媒体的监督,市民的投诉,学者的呼吁,却依然缓解不了湖泊被填占的现实。一个简单的证据是,只要通过谷歌地球中的历史卫星图对照,就能看到近十年来,武汉湖泊面积减少速度之迅速,绝无仅有。
  一湖清水,牵动一条生态链,托举起一座生态城市。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和谐双赢,武汉市乃至湖北省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道远。
  湖北滨水而生,受水滋养,依水而盛。千百年来,星罗密布于湖北大地上的点点湖泊孕育滋养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荆楚文化。建设美丽湖泊、美丽湖北、美丽中国,是通往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人与湖,相互依存,祸福与共。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千湖之省”一湖清水、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稿源:荆楚网
  作者:霍计武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魏霭琼)
关键词:晒湖;污染;武汉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