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姬玉:地铁涨价,效果不会如期所愿

发布时间: 2014-10-16 10:04:29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姬玉  进入电子报
  北京市公交票价调整两套听证方案对外公布,并于28日举行听证会。轨道交通改革有两种待选方案,均不再采用单一票制,而以公里为单位实行计程票制。(10月14日人民网)
  地铁涨价方案算是尘埃落定,这一“羞答答”的“儿媳”终于见到了“公婆”,但人们还是不愿相信,作为财政支持的公共交通运输业怎么就维持不下去,非要玩起涨价这种手法,何况其期待分流的愿景也是差强人意。
  作为国内地铁和公交票价最为低廉的北京,政府财政的确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而且,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积增,便捷而又便宜、舒适而又干净的地铁自然得到大批市民的青睐,于是,工作日高峰、周末高峰、景点高峰,峰峰必挤,你的煎饼、他的豆浆,你一句、他一言,锋锋相对,由此带来安全隐患、清理养护,甚至是乘车文明都让人应接不暇。各项费用的增加,不得不采用市场经济理论,即价格调节机制。
  笔者认同涨价这一市场经济的调解方式,但对此“能分担人流量”的说法却不敢苟同。因为票价的浮动不会太大,即便是涨,也不过月均支出百元的事,较之于公交,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或许你能忍受无空调、嗓音大、时猛时停的“恶劣”环境,但不会接受“晚十分是准点、半小时是常事、一小时也无妨”的时间差额,因为对于现代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不能因为几块钱的涨幅而输给这“该死”的交通时间。所以说,地铁是刚性需求,也是理性消费。
  要彻底化堵为疏,解决分流,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改革公共交通的运营体系。一方面,以此价格调整为契机,改善公交乘车环境,提高公交运输效率,积极地把短途和部分中途乘客引导到地面;另一方面,鼓励发展多元化公交运营模式,创建“百家争鸣”的良好竞争制度,既能保障不同人群的需求,又能主动约束交通的成本。
  稿源:荆楚网
  作者:姬玉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魏霭琼)
关键词:地铁;涨价;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