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任志琪:莫让性教育只在“灯火阑珊处”

发布时间: 2014-12-26 11:34:55  来源: 荆楚网  作者:任志琪  进入电子报

  眼下国产青春片已经成为票房的生力军,呈蓬勃发展之势。张一白执导的《匆匆那年》正在热映,高票房的背后不乏对剧情的吐槽和对青春片一贯的诟病。“遇青春必堕胎”恐怕是青春片必有的桥段,不难发现,从《致青春》、《同桌的你》再到《匆匆那年》,都在堕胎上做文章,这一现象也在网上引起广泛热议,看似老套的“堕胎”情节,是在打足噱头博眼球还是对青春真真实实的反映?笔者认为,与其让“堕胎”情节大行其道,不如让一直在旁观的“性教育”重回大众视线,莫让它只在灯火阑珊处。
  首先,“堕胎”并不是逢青春就会发生的现象,电影创作的初衷恐怕只是追求情节的戏剧化,这无可厚非,但艺术作品的出挑并不只是对狗血剧情的追捧。相比之下,《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尤其感人,因为这才是那个年代男女恋爱的真实情况,牵手拥抱足以,匆匆那年里“堕胎”岂是多数?旁观之余,为什么堕胎情节可以赚眼球更值得思考。最好的答案莫非是正值青春的青年真正对以“堕胎”为代表的性知识了解甚少,因为猎奇,所以靠近。从小到大学校的刻意避免,家长的谈“性”色变都让性教育处在被冷落和忽视的尴尬境地。这众多的“羞于开口”,不可否认,为孩子营造了不能再好的学习环境,但也让孩子在涉及到“性”或者男女关系时无所适从。从一直频发的女童被性侵害案件到当代大学生不懂得自我保护真正走到“打胎”的关头时仍选择自己扛着,不难发现,这种可以保护最后带来的可能是伤害甚至不可挽回的后果。
  性教育,一靠家长,二在学校,二者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陪伴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面对孩子从生理到心理的细微变化,家长的刻意回避只会给孩子带来一连串的问号和提问的禁区,不如“大方直言”,在每个年龄段适时告诉孩子该懂的“性知识”,让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孩子从内心会接受自己的变化和之后接受到的性知识。如果没有家长的助力,在学校哪怕受到再好的性教育,回家后只会被家长“劈头盖脸”的一概否认,听家长还是信学校,让孩子处在矛盾的境地,家长和学校互相撕扯孩子应该有的价值观,最后只是没有结果的草草收场。
  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少之又少。对于年轻人来说,性教育仍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却不敢问也没有地方问的问题。2010年“北大性教育第一人”陈守良先生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堪忧。四年过后的今天,现状并没有缓解。
  从“性学斗士”彭晓辉演讲时被泼粪到性学女博士弃学出家,性学的尴尬、性教育的尴尬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何其悲哀。
  揭下“性”的遮羞布,需要社会共同的努力。性教育远远需要在全社会展开,让学生懂,更要让家长懂。笔者坚信,哪怕只有一个人对性教育的坚持和提倡,性教育不会永远只在“灯火阑珊处”,定会给人们一番豁然开朗。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任志琪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青春片;打胎;性教育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