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岳佳仪:文艺作品对待“打胎”态度应谨慎

发布时间: 2014-12-26 15:01:44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岳佳仪  进入电子报

  2014年,青春怀旧类电影充斥各类银屏,带领人们了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青春怀旧热潮,其实从2013年起,以《致青春》的上映为引子,怀旧、复古、对学生时代美好爱情的回顾似乎又成为了当代人的精神寄托。但是,在这类文艺小清新电影接连上映时,细心的观众也发现了一丝“不对劲”,从电影《致青春》到《同桌的你》,再到《匆匆那年》,打胎的叙事也似乎发展成了青春怀旧电影的“老套情节”,更是有网友调侃道:“致青春,打胎;同桌的你,打胎;匆匆那年,打胎,干脆以后的电影都改名叫那些年我们打过的胎好了!”
  电影固然有虚构成分,但文艺作品对待“打胎”态度之草率,也折射出了当今性教育存在的短板。不论是在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中,人们对待“性”的态度越来越开放,但在开放的同时却不知道教会人们如何承担“性”带来的责任,于是一幕幕的打胎情节便在不断上演。始终没有一个主流声音来告诉人们,对待“性”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据统计,在现实生活中,从2011年到2014年短短4年时间里,仅仅北京范围内就已经发生了8起年轻母亲意外怀孕并扼杀婴儿的事件。母亲本应是快乐的角色,但这些年轻母亲不仅无法对孩子负责,连自身也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在这些惨剧的罪魁祸首正是来自于对责任的淡漠、对有效性知识和正确性态度的缺失,从而东窗事发酿成恶果。因此,做好性教育课程,树立正确态度,尤其是对成长中的懵懂的青少年群体显得尤为重要。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通过正式渠道接触性知识的少之又少,大多数则来源于纷繁扰乱的大众媒介。而人们了解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本不应当是电影、报刊、杂志等载体,对待性的态度也更不应该单单由其主导,类似于“打胎”这样的故事情节一遍一遍反复出现,又会对人们产生怎样的误导?单单是就青少年来讲,会不会使其认为打胎是件很随意的事情?有“打胎”这个最后防线兜着,其性行为的发生会不会更加随意与不经思考?总之,电影中的类似情节,教会我们的“逃避”远远大于了“责任”。由此可见,电影、文学等文艺作品或是出于情节需要,或是出于商业需求,其所展示的情节与镜头未必都能起到正确的启蒙和教育,呼唤专业正式的性教育十分重要,建立起完善的性教育体系仍然迫在眉睫。
  而反观我国的性教育现状也并非十分乐观,最近性学女硕士彭露露的出家让众人直扼腕叹息,而当年的彭露露就因求职屡次碰壁而被人所知晓。虽然用人单位都承认其专业很重要,但都纷纷以“但我们没有这样的课程,更没有这样的教师编制”等理由将其拒绝,其最终也不得不放弃求职遁入佛门。这件事只是我国性学教育中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反映出两点:一是就我国而言,正式的性教育课程与引导在数量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空白与缺失;二是专业性教育人员的重要性在主流观念上已经得到人们认可,但在社会地位和具体操作上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屏障,短时间内很难得到社会承认。只有首先解决了横亘在面前的这两大问题,我国的性教育体系才能不断建立、完善起来。
  让人们不再谈性色变,了解健康完备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态度,是性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人们成长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特点制定独特的性教育流程,了解对应的相关知识,同时使得在人们对待性的态度上既不会过于神秘与隐晦,也不会过于开放和随便。这是一个相当严谨的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研讨与规划,也是只有正规的性教育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在性教育过程中,只有保持了正确渠道的畅通,完善了性教育的主流教育体系,穿插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在学校、家庭的引导下接受正确的性知识教育,性知识的普及才能撇开电影、杂志等非主流的渠道,逐渐找准青少年性教育的引导方向。
  稿源:荆楚网
  作者:岳佳仪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青春片;打胎;性教育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