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辣条,一直是一种奇葩的存在。无论是前些时间关于辣条的恶搞段子火遍朋友圈, 还是长期以来辣条市场的火爆,都昭示着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神”一般的地位。不过,这样一个被称为“童年的回忆”的零食,从来都是与“脏”、“三无”、“低劣”等不堪的形容词联系起来的。人们一方面早已对其生产过程的不卫生、不合格心知肚明,另一方面仍然会转身“来包辣条压压惊”。
前两天辣条又出了个大新闻,是说新华社记者联动暗访,实地跨省追踪了“只闻其名,不见其地”的辣条厂,结果发现工厂卫生是极其恶劣,生产状况触目惊心。
这条新闻一时间相当轰动,仿佛是在昭告天下“你们知道吗,大家总是吃的辣条其实是有问题的,以后千万不能吃了!”但是实际呢?绝大多数人早都清楚这“千年不涨价”的便宜辣条不会干净到哪去。如今食品行业整天被曝光这有假那有毒,区区5毛钱的辣条谁会奢望吃的“干净健康又美味”?加上此前各种关于辣条卫生问题的爆料层出不穷,人们更是对“脏辣条”的形象了然于心。
那为什么这样一种公认的毒零食始终能在市场大受追捧呢?自然,人们自身的防范意识差、经不住“美味”诱惑要对辣条的猖獗负一定责任。毕竟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但是更应该拷问的是相关监管部门:为何如此明显的食品问题就是无法解决?
其实辣条只是当今很多食品问题的一个缩影:不是问题隐藏的太深难以发觉,而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被视而不见。也许监管部门确实有苦衷,比如小作坊流动性大,善打游击战或擅长“钻空子”。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食品安全关乎生命,这些不应该成为监管不力的托词。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辣条代表着所有生命力旺盛的社会痼疾:危害不是两三天,治理仍旧不给力。
是的,如何解决任性的辣条我们稍作研究便可以给出建议:要坚持“严字当头”,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加大惩罚强度,消灭脏辣条的源头。甚至我们还可以广泛借鉴国外经验。比如日本的内阁府有专门的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随时向民众提供食品安全情报,并招募市民担任食品安全跟踪监督员,充分发挥市民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作用。再如美国建立有覆盖全国的立体监管网络,如果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就不允许上市销售。
但是这样建议过后就有效果么?难说,毕竟从专业上讲有关部门应该更懂得如何做好至少是如何改进其本职工作,可是现实中其表现却时常不令人满意。
所以,归根到底,要想解决大行其道的“辣条们”,有关部门改变方法第二,改变态度第一。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洁霖
(作者:杨虹磊)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