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网曝湖北省十堰市一名7岁女童遭亲父继母虐待,据网友所拍多张照片显示女童浑身伤痕,令人震惊,引发网友关注。记者经向十堰市公安局核实,当地警方接警后将女童安排到医院治疗,女童父母正在接受警方调查。(5月12日新华网)
家庭本是儿童天然的“保护伞”,却成了身心受损的根源;父母本是孩子依靠的主体,无奈竟成了孩子潜在的伤害。当我们看到镜头下遍体鳞伤的画面,小女孩紧张无助的眼神,无不心疼和痛心。很难想象是怎样的父母才能下此“毒手”,笔者不禁想问,说好的儿童保护呢?
众所周知,家庭环境对儿童有着极大地影响。现实生活中,受“孩子不打不成器”“学生不打不成材”观念的“熏陶”,许多家长和老师并没有认识到体罚孩子的严重危害,他人也对此持默许态度,因此,各种形式的体罚便应运而生了。
从报道中看到,小女孩来自重组家庭。然而,为什么相关的社区和机构没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为什么许多的邻居和知情人早有耳闻打骂声却没有及时报警?为什么学校没能在教学中发现端倪?在事情发生后,父母竟然还能以没钱治疗而返回家中,可见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救济。这样的事情发酵升级,值得我们深思,足见人们法律及保护儿童意识的薄弱。
儿童是家庭中儿童虐待最直接的受害者,或是自卑抑郁、紧张焦虑,或是情感冷漠、混乱内疚。虐待对儿童的躯体、情感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小女孩的境况再次拉响“儿童保护”的警钟,莫让家暴披着“爱”的嫁衣变成“害”,转变父母观念,完善法律制度,健全部门功能,刻不容缓。
法律意识进家庭。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场所,儿童保护离不开家庭保护,减少或消灭虐待现象的落脚点应落实在改善父母与子女关系上。作为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由于部分家长对儿童保护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对虐待儿童的家庭进行直接干预和家庭治疗,从根本上消除体罚行为。
法治保护进社区。事实证明,儿童生活的社区有必要让孤立于社区的家庭融入社区管理。儿童应该得到本地居委会及教育机构的关注,对相应的留守儿童,离异家庭,重组家庭做相关登记,并分时段调查,完善工作是对儿童家暴的最好预防。
法治监督进社会。通过开展一些公益活动,以各种形式来加深人们对虐待儿童的理解,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全社会营造宣传的氛围。立法是最重要的干预措施,有必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保护中心、举报电话等社会救助体系。
家庭暴力亟需用法治叫停,网络一片法治的空间,共同撑起孩子健康成长的蓝天。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江夏青玲
(作者:杨虹磊)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