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来自中纪委网站的信息,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全国共有9000多名领导干部因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力被问责。家属聚众赌博视若无睹、下属公款旅游听之任之、班子成员“集体”贪腐……这样管不住亲属和下属的领导干部,屡见不鲜。
仔细分析这些问责的背后,“守土失责”的形式五花八门:或是疏于管教,不以为意,难得糊涂;或是对下属贪腐苗头熟视无睹,任由贪腐成风;亦或是明哲保身,当“老好人”,该管的不管,甚至包庇纵容。领导干部“两个责任”落实不力,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一大障碍。
存亡之道、兴废之理,寓于修身齐家与治国治党的统一之中。领导干部不同于普通人员,既是一家之长,又是一支队伍之长。这种双重角色,决定了他们既要管好“数口之家”,又要带好“干部队伍”。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下属腐败,必伤政事。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领导干部要重视家庭建设,要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管住自己,管好身边人,是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一贯要求。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党委是“主角”不是“导演”,是“责任田”而不是“自留地”。要拧紧思想“总开关”,绷紧责任之弦,抓好反腐“牛鼻子”,种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证。
筑牢“担责”的思想基础,做到思想上强烈震动。当前,有的领导认识不到位,或是认为一些问题见怪不怪难以根治,或是不担当不严不实,导致一个地方或单位腐败窝案、串案频发,干部接连被查。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主体责任是政治责任,而不是一般责任;是直接责任,而不是间接责任,牢记“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的意识,勇于担当、敢抓敢管,为构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发挥重要作用。
拓展“定责”的顶层设计,做到工作上强力推动。落实主体责任,领导干部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如果领导不力、不抓不管,满足于签责任状,年末考核“一步曲”,必然导致“不廉洁、不规范、不适应、不在乎、不作为”的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事实证明,只有将主体责任明确到事项、程序、环节上,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才能推动履行主体责任的落地生根上,形成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强大合力。
强化“问责”考核的结果运用,做到落实上强化行动。一些党委书记存在“不愿抓、不敢抓、不会抓”的问题。有的问责力度不够,在落实主体责任上,讲得多、部署多,但追究问责少;对暴露出来的问题,或是以集体责任掩盖个人责任,或是以谈话训诫代替通报批评,极大地影响了政治生态。动员千遍百遍,不如问责一次,党委书记在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中居于核心、主导地位,要用好追责问责“杀手锏”,对腐败问题要敢于“亮剑”,不姑息迁就,不护短遮丑,不养痈遗患,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敬畏纪律、遵守纪律。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江夏青玲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