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回老家过年已成为老百姓的头等大事,有要为过年去谁的家发愁的小夫妻、小情侣,有忙着办年货的市民,也有担心回家“钱包羞涩”的刚从学校毕业的90后。对于不少人来说,过年是一种甜蜜的负担。(1月25日《信息时报》)
毫无疑问,当春运号角吹响时,年关也将至,对于即将归家的人来说,与亲人团圆、快乐过节是最大的事儿,但淡淡的忧伤亦会伴随而至。与春节回家不可或缺的是礼物或红包,无论是见父母长辈,还是兄弟姐妹,都绕不开一个开支。人情大国,除却亲情以外,更多的是带点儿心意。
这是中国人回家过节的传统,无论有钱没钱,都必须捎上点儿东西回家,此番心意不知何时,却演变成了虚荣、攀比之风气,吹遍了大江南北。今年春节带了什么礼物回家?给了长辈或晚辈多大的红包?似乎都成了游子在外混得好与坏的体现,再没钱也得打肿脸撑胖子。现在很多人眼里,无论在外打拼得如何,只要离开了本土,在亲朋好友眼里看来就是一种出息。
在这种意境下,滋生出来的累赘也就不言而喻了。据随手记理财社区1月13日发起的调查显示,春节假期是多数人一年之中人情支出的爆发期。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者中,人情支出在500~2000元的网友占比最大,为37.2%;其次为2000~5000元区间,占比为32.5%;花费5000~10000元的网友占12.5%;还有5.5%的人花费在1万元以上;花费在500元以下的占比为12.3%,堪称省钱达人。
如果这组调查数据能够反映出人情花费的真实水平、能力,倒也不是坏事儿,但如果反映出的是抛却承受力的最基本支出,那么就会阻碍回家过年的脚步。当聊表心意变成攀比的新意时,累也就随之而来,让回家团圆的原始美好蒙上一层淡淡的忧伤。
互联网时代,看似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地球村变小了,但这种虚拟空间的近,往往突出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远。父母的叮咛变成了键盘的文字或电波,虽然传递的还是亲情,却看不到父母两鬓的苍白、儿女的打拼不易,触摸不到岁月在彼此爱的人身上刻下的痕迹,时间就会作祟,让人在不知觉有了“弥补”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襄中再羞涩也要给父母尽可能最大最好的礼品,而父母也期盼着打拼一年的儿女能够有个好收成,博得邻居们的“羡慕”。
又是一年春节到,要过年了,还是那句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如果你的父母健在,想想,年三十家里的鞭炮声,想想,小的时候,父母是我们的家。如今我们成了孩子的家,将来当孩子们各奔前程了,父母又成了我们的家。养儿方知父母难,育儿方知母盼归,回家过年,即使身无分文,家永远是最温暖的地方,没有理由没有“人情劫”,只为那份浓浓的牵挂和最暖心的窝爱。
稿源:荆楚网
作者:谢晓刚
(作者:杨虹磊)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