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石倩:假如节日连形式都没有了,还要保留吗?
发布时间:2016-02-25 09:54:07来源:荆楚网

  2016年元宵节刚过去三天,一份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提供的数据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针对“元宵节起源、内涵的了解程度”的调查数据显示,21.14%的网友表示非常了解,超过半数的网友表示“略知一二”,而有24.39%的网友表示“不太清楚”甚至是“一无所知”。

  无独有偶,传统春节也是日渐式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的一份联合调查显示,近半数的人表示自己过节期间会“放鞭炮”和“给晚辈压岁钱”,只有两成不到的人会“烧纸摆供祭奠祖宗”以及“写对联、福字”。

  不再放鞭炮、写对联福字、祭奠祖宗,那国人都在如何度过春节假期?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信息,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3.02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6%。据各大旅游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近六成的春节游客选择出境旅游。

 

  近日,世界玖玖发布了《2016春节小长假出境游趋势报告》,图为报告中的数据图

  种种数据显示,无论是春节还是元宵节,亦或是其他一些传统节日,现代人对于传统的节庆民俗文化已经不那么熟悉了,不那么在意了。现在的节日,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只是一个假日狂欢的借口。不仅不在意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涵义,甚至都不想走一下“元宵节吃汤圆,春节贴对联,端午节吃粽子”这样的节庆形式。

  节庆形式到底重不重要?《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按照周礼,每月初一应到祖庙举行告朔饩羊之礼,当时鲁公已不能去祖庙进行告朔,只是杀只羊走个形式。子贡认为,既然国君都不能参加了,那羊也不用杀了。孔子却反对说,如果连祭祀的羊都省掉的话,告朔饩羊之礼就会完全废除了。从孔子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希望保留节庆礼仪的形式,哪怕只是一个形式。

  礼制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礼的内在精神,一个是礼仪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比如,前文《论语》故事里的祭祀之礼,有人祭祖纯粹走过场,并无缅怀祖先的虔诚之心,但是祭祀的形式却不能废除,只要这个形式保留下来,对传承乃至复兴祭祀文化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漫画《论语》故事: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再说说刚刚过去的元宵节,元宵节重要的节庆形式之一就是吃汤圆。为什么元宵节要吃汤圆?范成大《吴郡志》提到元宵“以糖圆春茧为节食”。汤圆的原型便是用来纺织丝绸的蚕宝宝的“春茧”。春蚕破茧,意为重生。人们在春节送别祖灵之后,自己也将开始一年新的生活。此时的汤圆除了“团圆”之外,更多意味着新的开端。

 

  元宵节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开始新的一年。

  春节、元宵节已过,接下来就是传统节日清明节,这个节日最重要礼仪形式就是扫墓祭祖。影响中国人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排在儒家中心思想的第一个。可见,祖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享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清明节扫墓祭祖,其中蕴涵着我们民族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和以孝为先、慎终追远的文化精神。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节日的起源和发展也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所以,节日的形式也是处于发展变化当中的。我们要考虑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它更好地发展,而不是一味摈弃。比如春节的一些礼仪形式,笔者认为贴对联、贴福字,代表国人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理应传承。再比如放鞭炮,尽管可以营造节日气氛,但是污染严重,而且存在隐患,如果能够制造出改良的品种,只有声响和光电,没有烟尘和爆炸,不断完善庆祝节日的形式,不是更两全其美吗?

  稿源:荆楚网

  作者:石倩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