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在河北代表团全团会议上表示,明年将取消现有高考中四分之三左右的加分政策,比如体育加分,只保留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少量加分政策。此外,明年全国大部分城市的高考试卷将统一。(3月5日《京华时报》)
一石激起千层浪,总理对于取消高考大部分加分政策的消息一出,舆情一片沸腾,纷纷为此举点赞。而对于保留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不少网友持有不同意见,认为“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也应该一并取消“。笔者认为,该意见背后体现的是公众对于高考公平根深蒂固的焦虑,值得理解,但保留“为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实属无奈之举。
高考在中国作为一种考试选拔人才机制,业已成为社会底层人向上流动的唯一通道,成为社会公平中最底线的公平。不过,“一枚硬币有两面”,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一考定终身”,也存在着诸多弊端。而为了弥补这种弊端,各种加分政策得以实施。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加分政策主要是针对体育、文艺等方面的特长生进行加分,是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但近年来,随着“加分腐败”丑闻屡见报端,加分政策俨然成为特权阶级“钻空子”的制度漏洞,只要有权或者有钱,伪造个特长生证明简直易于反掌,以提升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加分政策显然已被证伪,在高考公平和素质教育两者之间,取前者而舍后者是“抓大放小“的合理之举。
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却不同,该政策原本就是为了照顾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师资办学条件落后和鼓励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孩子上学”制定的。据笔者所知,目前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教育条件落后程度相较于教育发达地带,仍然是天壤之别,如海南某些少数民族落后村子,即使加分,农村教育的条件都不足以支持多少大学生走出去。因此为他们加分,实质上是对教育资源匮乏的一种间接弥补,体现民族平等和教育公平。
虽然也有一些特权阶级通过给子女伪造民族身份,钻加分政策的空子,造成不公现象,如2009年震惊国人的何川洋少数民族身份造假事件,但在保证受教育权利公平、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前提下,目前这种现象的存在实属无奈。
解决“边远穷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完成,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使教育资源向其倾斜,鼓励优秀师资队伍前往少数民族地区支援,真正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条件。随着国家精准扶贫计划的逐步实施,取消”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必将实现,但短期内保留“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利仍大于弊,有其现实意义。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贤潮
(作者:刘展)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