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就征收拥堵费的问题做出了回应。“国际上有采取这个措施的国家,有的省市也提出了意见”,杨传堂说,对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的措施持积极态度。因为公共交通的主体责任是城市,而不是部委或国家层面,“各地情况不同,措施不同”,但是各地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情况。(3月9日《新京报》)
城市拥堵,不知让多少人亲身上演了“人在囧途”。正常情况下,10分钟车程,在上下班高峰期,花上1小时也并不为过,直接让老百姓心里堵得慌。据相关报道,在高德交通大数据监测的45个城市中,对比近两年各城市高峰时段拥堵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发现:2015年有44个不同规模的城市和地区,拥堵都在进一步加剧。其中,加剧最严重的5个城市分别为广州、成都、长沙、郑州、杭州。道路拥堵每况愈下,再不采取有效措施舒缓,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又如何能不断提高?
每年,私车增加量不是一个小数,而城市的道路建设相对迟缓,愈加呈现出难以承载之势。城市治堵,不仅要抓紧,还得用猛药。全国各地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治堵措施,限号、限购、收费等等,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因为无论怎么限制,汽车的总量都在递增,如果城市的道路交通承载能力不提高,拥堵不仅难以解决,恐怕还会堵上加堵。
交通部部长能在两会谈治堵,既折射出拥堵形势的严峻,也凸显出政府部门对治堵工作的高度重视。部长没有给出治堵的“特效药”,只是给了地方更多的决定权,地方可结合实际考虑征收拥堵费。听到这样的话,地方政府肯定高兴了,因为可以此增收拥堵费了,为财政增收。但有车一簇听到未必会舒服,要交拥堵费变相增加了用车成本,心里恐怕会更堵。把治堵办法向收费方面引导,未必是一个良策。
其实,道路越来越堵,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车辆越来越多;二是道路承载能力有限。城市治堵,当然得从这两方面下功夫,各地在限制车车总量上的措施举不胜数,值得借鉴。但许多城市却在道路规划、修建方面考虑欠佳、实干偏少。再加上一些老城区,道路又窄又少,出城就那么几条道,岂有不堵之理。
所以,征拥堵费并非治堵良策,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规划、发展智慧交通、协调各种交通方式等措施,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才能长久。拥堵反映出城市管理“短板”,如何分流车辆,增加城市的承载能力,才值得政府多加考虑。
稿源:荆楚网
作者:艾锐平
(作者:刘展)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