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肖璐:从“因革损益”中探寻端午的中国味道

发布时间:2016-06-09 09:08:18来源:SRC-13

  说到端午我们的心情注定是复杂的。一方面,作为老一辈形塑认同的一种文化符号,它被用来证明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另一方面,有着丰富底蕴的端午文化又在时光流逝、社会变迁中渐渐消散。从民俗端午到简单直白的“粽子节”、“吃货节”,从竞龙舟、除蛇蚁到庸俗化的假期安排,那些积淀在传统节日中的厚重和细腻正在慢慢被人们遗忘。

  其实说到端午的开端,还缘于“四时合序”的传统文化和对龙图腾的崇拜和祭祀。古人讲究“天人相应”,认为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节律。故而在百虫易生、蛇鼠乱窜的仲夏,人们选择在端午这天挂艾叶驱赶蚊虫,洒雄黄酒避开蛇蚁。而通过赛龙舟折射出的对于龙的崇拜和敬畏,也源于古人对于力量和速度的追求。

  仔细琢磨这些端午的具体呈现,无论是艾草、雄黄还是龙舟都充盈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烙印着农耕这一时代符号。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向前的当下,我们身边既无艾草生长的踪迹,也无需防范蛇鼠的突然来袭。因此一个生长在农业社会中的传统端午衰落于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也就不那么令人奇怪了。

  农耕底色日渐式微的当下,传统端午正在慢慢被现代化的都市蚕食,取而代之的是以消费为目的大众狂欢。这种空洞庸俗的消费文化既没有历史文化的传统元素,又无与时俱进的时代元素,注定让节日索然无味。如何过一个有中国味道的端午,正在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思考。

  大师汤用彤曾用“中西互补,因革损益”作为治学之道。从因革损益探讨了变与常的历史规律,教会了我们要有所承袭,有所变革,变中有常。而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端午这个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活动,端午早就成为一种文化认同。无论是吃粽子还是点艾叶都成了我们特有的时代民族符号,这种符号带来的深刻认同和归属感不仅能唤起历史的记忆,更能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共同体意识。因此在传统节日里,我们要坚持从深厚的民族文化中提炼精髓,守住中国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内涵。

  守住本真不意味着一成不变。相比于原始的端午文化,有着浓厚荆楚韵味的屈原精神应该也可看成一场端午的变革。原本因天时而起的一场活动,在时代的进程和民意的呼啸下融入了人文情愫,让原本功能性的节日在注入时代元素后变得高尚而清雅。因此今日之端午也需要我们用今日中国之时代精神来不断激活。从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出发,通过深入挖掘当下中国让人产生共鸣的新文化内涵,让节日多一些人民意愿和时代特征。同时也可通过创新过节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融入更多民族、家国元素,让节日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

  变中有常,存精求新。只有守住了文化的源,摸准了时代的脉,才能在悠悠粽香中尝到那一抹纯正浓郁的中国味道。

  稿源:荆楚网

  作者:肖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