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云南省安宁市梁某某、张某、郭某3人到安宁市连然派出所报警,称一自称倪某某的男子对其三人进行诈骗。经民警询问得知,倪某某自称为“玉皇大帝二儿子、地府六殿执行官”以保受害人家人平安及驱鬼做法事缴纳贡金的方式,诈骗3名90后受害人共计20余万元人民币。(7月20日中国新闻网)
冒充“玉皇大帝二儿子”竟然成功骗倒3名90后,这样的新闻初看,令人不可思议,甚至让人啼笑皆非。但仔细一想,还是一件值得深思的大问题。在我们固有的观念里,迷信活动往往跟年轻人不沾边,但事实上愚昧从不因为年轻而走开。一些年轻人缺乏科学观念,法治观念,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混淆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
“扑火止燎,贵乎速灭。”封建迷信活动往往被人用来招摇撞骗。他们利用人们的某种独特的心里需求,对于这样的案例,民警应该及时予以处理,并严加惩罚。最好是社会普法组织,在每年特定的普法时期,将一些新近或者过去典型的迷信诈骗案例,在特定区域内进行宣传,譬如学校、社区、农村等。对于封建迷信活动,快速处理很有必要,不能让其有残存空间。而一些典型案例的普及,能让一定区域内的人“恍然大悟”,也有打“预防针”的效果。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很多迷惑心智的迷信招数,都不是一下子就起效的。很多人说,“玉皇大帝二儿子”这样荒唐的称谓竟然有人相信。事实上,案例中的受骗者也不是一下子被迷惑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迷信因子无孔不入,小惑不断,大惑偶发。譬如,朋友圈经常有分享抽签算命、星座解读、幸运数字、财运方向等内容。这些看似没什么问题,但长时间会让人产生心理依赖,给人消极的心里暗示。如果恰遇困顿,迷信骗子就有很大机会乘虚而入。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就应该自觉的远离这些封建迷信残余。不要因小失大,因大失了本性。
“一个巴掌拍不响”。诈骗者往往都是好逸恶劳之徒,为达目的,到处撒网。被诈骗者往往想通过超自然的“神力”来达成心愿。这就给每个人提了个醒,生活中没有捷径可走,要实现梦想,必须要脚踏实地。生活中没有超乎自然的神,我们必须要相信科学,依赖科学。生病了就去医院治疗,困顿了迷茫了就找心理咨询,企图“一劳永逸”最终怕是得不偿失。
3名90后遭遇迷信诈骗,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们不能把这个案例仅仅作为饭后谈资,而是应该引起警觉。要学会识别身边“隐身”的迷信活动,要学会拒绝身边的迷信“鸡汤”,要学会抵制身边的不良咨询,要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引导身边的亲朋好友。相信,只要全社会合力织就科学之网,任何迷信诈骗活动,必然无路可逃。
稿源:荆楚网
作者:叶秀江山
(作者:刘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