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刘友春:摒弃论文指挥棒的“唯导向”

发布时间:2016-09-06 10:06:22来源:SRC-13

  论文导向,在科教界不算新话题,却是一个至今尚未解决的大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有高校把SCI论文引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以来,论文日益成为评判科研机构、高校乃至医院的最为重要的标尺,尽管近些年来科教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对此大声疾呼,但“论文指挥棒”依然大行其道。(9月5日 人民日报)

  长期以来,写论文、申报职称一直成为人才晋升的必经渠道,在我们身边,存在太多出书受阻的“散野作家”,也有不少因论文受限的“实用人才”,他们在工作中难以得到晋升,却得到了群众的爱戴和尊敬,空留“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

  今年初,河南大学退休教师常萍被返聘为副教授的新闻引起网友广泛热议,常萍在32年的教学生涯中,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被称为“三不”老师,但其知识渊博、语言精彩且诗意,授课时激情澎湃的专注和投入更是鲜有老师可比,因此,虽然常萍的职称一直都只是讲师,河南大学依旧为其单独举办了聘任仪式,这是对人才的渴求,更是对常萍老师的肯定。

  以大学教师为例,教师之本,在于教学,如果只一门心思的研究如何发论文、出专著,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更有甚者“唯论文是从”影响学生的前途和未来,毕竟学校不是单纯的理论科研领域,教师更非基础理论研究学者,单靠“论文”一把尺子量到底,对于受学生欢迎、教育质量高的“非论文”教师,就丧失了评优晋级的先决标准。再者,从现今许多“科研专著”发表的学术论文来看,许多研究者“为写论文而写论文”“为评先进而写论文”,功利思想的先入为主最终导致了论文质量良莠不一、参差不齐,更有许多作者东拼西凑、照搬照抄,出现了许多贻笑大方的低级失误,直接影响了自身形象,更有损学术环境的纯洁性。

  唯学历、唯论文倾向在科教界不算新话题,但却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这无疑成为了激活人才发展的源头活水,激活了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意见的制定需要更多细则的跟踪实施,我们同样也期待越来越多的科教机关单位和机构,能够放下唯论文观念的“唯导向”,不再以“论文”多少和“学历”高低作为人才评价的唯一标准,而用实绩论奠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脱颖而出,更鼓励那些默默工作在一线的人们主动的开拓进取、干事创业,这样才能发掘和涌现出更多更鲜活的人才“标本”,才能聚齐所有人才的力量、用好所有人才的技术资源,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