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确保2017年再脱贫1000万人以上。这是在去年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全年超额完成1000万脱贫任务的基础上,向贫困的再次宣战。但是,就在近期,《经济半小时》栏目也接到了云南威信县一些贫困户的电话,说他们那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停滞不前,未能按预期顺利搬迁入住,贫困户寒冬艰难度日。《经济半小时》记者前往云南进行了调查。(2月26日 央视财经)
本应2016年年底就应验收,贫困户即可在新房里过年的,但却未能如期实现这个美好愿望,这让贫困户失望不已。云南省威信县扶贫失信的背后,既有当地复杂的民族、历史情况,也有政策不接地气、方法不够管用的弊病,而最为根本的则是,当地在扶贫上所暴露出现的部分干部数字脱贫思维,延误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全面完成脱贫,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历史性任务,不容怠慢,更不容阳奉阴违。当地为了脱贫,一些干部是真心为百姓考虑,甚至不惜违背程序规定,先行让贫困户领取建房所需款项。但是,当地仍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如期搬入新房子,不能不说,在脱贫路上,一些工作并非如纸面上如预估的那样简单,政策在制定上,在落实上,仍然与事实有差距,一些困难仍然预估的不足,一些形式上的作风仍然存在。
异地搬迁建房,需要资金,特别是对贫困户,没钱就是再大的脱贫计划也都是水中月。但建房资金的发放前提是贫困户首先需要打好基础,这对于年收入极低的贫困户是个不可承受之重。另一层面,一旦村镇干部替群众考虑,先行发放建房部分款项,又有可能被一些贫困户用在其他用途甚至是赌博上。建房资金管理和使用上的左右为难,给当地扶贫出了不小的难题。其实,这个难题在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存在。关键是如何更用心的解决好这个问题。
还有,当地在建房问题上的朝令夕改,让群众困惑不已。修改后的建房政策,又与一些村镇苗族贫困户的居住习惯相矛盾,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盖子的新房也不够住的困难,让扶贫难以覆盖全部贫困户。
政策不透明,扶贫资金管理上的空白,让当地关于扶贫资金的传言四起,民心不稳,也阻碍了脱贫进程。一项好端端的惠民政策,就在停摆中冷了群众的心。
扶贫奔小康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既包括政策的制定,还包括政策的落实,既包括干部们有担当的推进,还包括贫困户的积极有序参与,缺一不可。然而,在这方面,以簸火村为代表的扶贫脱贫困境,恰恰是扶贫脱贫的一个典型,照出了扶贫脱贫政策、落实进展与贫困实际的两张皮。再加上一些干部急于脱贫政绩,所导致的数字脱贫,无疑让半年脱贫跃然纸上,让贫困户苦不堪言。说到底,一旦脱离了“管用”的初衷,扶贫难惠民,脱贫日无期。
群众脱贫,需要的是真脱贫。全面治贫,也需要真脱贫。问题仍在,任务尤存,需要的是各个层级政策的有效性,办法的针对性,责任的落实性,扶贫中干群的有效互动性。倘若这些问题都克服了,就不担心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事实上来,簸火村的困境需要用心解决,其在扶贫中形成的教训,给需要再脱贫的其他地区,提供了一面镜子。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立
(作者:杨虹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