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康晓:脱贫攻坚就要有点“大发”精神

发布时间:2017-04-30 15:55:04来源:湖北日报网

  在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一条盘绕在悬崖绝壁间的水渠依势向下,给这个贵州一类贫困村注入了无限力量,不仅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问题,还使草王坝每年的粮食产量由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这条水渠的修建,离不开曾担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的黄大发。30多年来,黄大发带领200多名群众,克服重重困难,硬生生的在绝壁上凿出了这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改变了当地“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的落后面貌,为团结村脱贫奔小康的路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4月25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面对贫困,黄大发始终心系人民,修渠引水、通电修路、改建学校,扎实苦干,奋发有为,不错过为人民造福的每一种尝试;面对失败,广大群众没有轻言放弃,团结一心,不等不靠,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黄大发用他的信仰阐释了当代的“愚公精神”,村民们用他们的行动抒写了“自力更生”的时代篇章。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更需要我们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脱贫工作中,无论是制定帮扶措施,还是落实帮扶项目,都需要有点“大发精神”,敢想敢干,遇到瓶颈就多学习,遇到困难就多思考,终究能把“愿景”变为“现实”。

  道虽迩,不行不至。脱贫攻坚工作绝对不是“动口”不“动手”,而是要真正俯下身子,深入群众,精准施策,带领群众填肚子找路子,致富奔小康。

  然而,在脱贫攻坚道路上,仅仅靠政策扶持、干部帮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离开了村民的共同努力,团结村的水渠最终只会是庄公一梦,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的自身发展来实现。目前,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一味的向外伸手,未曾想,外界的给予只能解决一时的贫困,无法满足长久的发展。

  脱贫攻坚的号角已吹响。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论是帮扶干部,还是贫困群众,都应有点“大发”精神,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