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终于对“谢师宴”“开刀”了!近日,中共辽宁省纪委驻辽宁省教育厅纪检组发出禁令:禁止在职教师参加“谢师宴”“升学宴”和收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等,纯洁师生关系,维护人民教师良好形象。(6月29日《中国教育报》)
中高考招生录取和高校学生毕业之际,也是“谢师宴”、“升学宴”盛行之时。每年各地不少酒店都会纷纷“配合”地推出相应菜谱,诸如“师恩似海”、“科场报捷”、“金榜题名”、“鱼跃龙门”等,一时间,“谢师宴”成为舆论焦点。
谢师,初衷很好,一旦变味走形就容易陷入庸俗。换言之,“谢师宴”,不该成为舌尖上的狂欢。从道德和礼教上看,教师教书育人付出很多,理应得到学生和家长爱戴、尊敬,尤其那些金榜题名只待奔赴象牙塔的“准大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因感恩而自愿“出点血”,可以理解。但谢师宴和面子工程本来风马牛不相及,如今却串联在一起,变成了互相攀比的竞技场。这种“舌尖上的狂欢”,很容易让师生关系变得低级和庸俗。
对“谢师宴”“开刀”,可谓釜底抽薪之举。要谢的师都不在,“谢师宴”自然不成形。辽宁省禁令中严厉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把禁令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传导责任和压力。特别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提醒,挺纪在前,抓早抓小,引导教师洁身自好,廉洁从教。这样的措施虽然颇有点“无奈”的意味,却也是从实际行动对该现象进行管理和规范。
该对动辄一桌上千上万的“谢师宴”泼泼冷水了。诚然,感恩老师是美德,谢师恩本无可厚非,但合适、适度的表达更重要。大张旗鼓公开行事般地举办豪华谢师宴,首先会成为“美丽”的负担,其次会让师德在金钱中滑坡。那些所谓的豪华谢师宴,不仅增添了更多的炫耀和排场意味,更容易割裂师生间纯洁的关系。本来,传道授业解惑,师之责也。师生之间,就应清如水甘若醴。动辄举办豪华谢师宴或送上昂贵礼品以求改善关系,既违背“教师之责”,又会让纯洁师德蒙羞。既然不少地方管不住家长们的“诚意”,那么换个思维管管参加宴请的教师,也不失为良方。
对参加“谢师宴”的教师追责,是动了真格。辽宁省教育厅纪检组向社会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对违反规定的在职教师及时查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并指名道姓进行曝光。同时,严格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还要追究主管领导责任。这样的“狠招”实际上是用制度在捍卫本该纯洁的师生关系,善莫大焉。毕竟,“吃请”不等于“谢师”,更不等于“尊师”。而“师”者,也该积极保护师生关系维护师德。一旦被排场和攀比牵着走,既容易违纪又容易让师德蒙羞。这样的做法,值得全国推广。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姜春康
(作者: 编辑:姜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