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曾政:小学生毕业聚餐醉酒,模仿了谁的任性?

发布时间:2017-07-07 08:32:24来源:湖北日报网

  近日,济南某小学20多名六年级的学生组织了毕业聚餐会,期间13岁男孩亮亮喝下了7瓶56度的二锅头,随后他因为醉酒被送进山东省立医院东院重症监护室。(7月8日齐鲁网)

  古人的聚散离愁总有酒。无论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珍重道别,还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郁郁不得志,酒寄托愁思,表达心意。转瞬当下,大学毕业聚餐离不开酒来助兴,原因无他,古往今来酒一直是情感寄托与表达的不二之选。

  如果酒大摇大摆走进小学“散伙饭”,并险些造成事故,就不得不引起反思。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相关规定,“任何经营场所、酒类零售经营者不应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既然明令禁止,那么逾越规则到底意欲何为?

  据调查,小学生聚餐的饭店和周边商家均没有出售56度瓶装二锅头。那么,自带市面上鲜有出售的酒水说明两点:一是喝酒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早有计划;二是明知不可以为而故意为之。聚餐醉酒,属于情感表达方式过于任性。古人“酒逢知己千杯少”背后真相是,古代酒多是酿造酒度数不高,量大也不会危及生命。小学生醉酒显然不是对古人感伤离别的实践,而是对任性饮酒习惯的模仿。

  有项调查显示,关于大学毕业聚餐的意义,多数受访者认为,聚的是“回忆”,散的是“青春”。如此文艺的表达怎能没有酒来助兴?酒也就顺理成章摆在“散伙饭”桌上。本来酒只是烘托气氛的点缀,却被附加了太多关于情感表达的意义,诸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全都在酒里”等等,试问醉到不省人事如何表达情感?本末倒置的敬酒贪杯使得毕业聚餐流于形式,在青春回忆里留下一片狼藉。

  小学生借聚会饮酒诚然不是致敬青春,而是不明所以的“东施效颦”。有意义的道别形式有很多,比如合影留念、临别互赠等等,然而醉酒不在其列。六年光阴是整个求学生涯同窗相处最长的阶段,也是情感表达不掺杂社会因素的年华。许多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友谊都建立于此,单纯且美好。小学生毕业聚餐后既不是各奔天涯,也不是生离死别,何必用酒划上离别的句点?

  小学生聚会饮酒是后天习得行为,不仅源于对大学相似情景的模仿,还受家庭学校教育影响。学校与家庭对未成年人饮酒的教育往往一禁了之,又不经意间身体力行的打破规则。学校运用校规刚性约束学生,可老师却醉醺醺的上课,湖南某中学甚至引起老师喝醉酒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家长不允许未成年人喝酒,逢年过节偶尔放开。宴请宾朋的酒席上,看见长辈推杯换盏后喜颜悦色,小学生很容易对酒充满好奇。试问,如果家庭和学校只有嘴上空洞的说教、行为的任性背离,如何彻底杜绝不良习气对未成年人的侵染?

  小学生毕业聚餐醉酒,不是偶然的模仿,更不是任性的逃离。折射出的恰恰是成年人对酒文化的曲解,以及过度饮酒的丑态。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曾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