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龙继辉:美好生活要靠绿色环保来“装扮”

发布时间:2017-10-20 16:00:20来源:湖北日报网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习近平同志在作十九大报告时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0月18日新华社)

  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党的十九大,于10月1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看直播,习近平同志所作报告让人热血沸腾,催人奋进。习近平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的“蓝图”划定,让人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荡起幸福的“双桨”,“美美与共”。

  曾几何时,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句斟字酌,这一的表述对于今非昔比的当今中国来说,确实已是“昨夜星辰”。你看,“落后的社会生产”早已“不见踪影”。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因此,社会生产力已呈现现代化的“景观”,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水涨船高地不断提升,追求美好生活已经水到渠成。现在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悄然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我国国情新变化的新研判,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最新体现。

  人民幸福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憧憬未来,我们豪情万丈,相信“三板斧”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生活的新明天。

  用好“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板斧,让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获得感不断增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实现弯道超车,跃居世界第二位。但经济总量的鹤立鸡群,掩盖不了人均GDP差强人意的短板。尽管我国社会生产力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还是涛声依旧,生产力发展不足仍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拦路虎”。因此,必须用好“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板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好做大“蛋糕”这篇文章。

  不过,发展生产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注重绿色环保理念,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决不能再走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的经济“畸形”发展,十面“雾”伏不是美好生活的题中之义。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用好“结对帮扶”这板斧,让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照进现实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而是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由此,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东部发达,西部欠发达的不平衡格局。

  有果必有因。东部经济发达是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民全力支持、支援的结果,所以,经济发达地区要知恩图报,主动“反哺”经济落后地区。借鉴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结对帮扶”的成功经验,共同富裕也要通过“结对帮扶”,取长补短,加速落后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踏上“一带一路”的便车、快车砥砺奋进,不辱使命。

  用好“美丽中国”这板斧,让人民群众过上“四个好”的美好生活。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倾注全力让人民群众过上“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的美好生活。美好生活既要有量的满足,又要有质的“天仙配”,要以绿色环保的底蕴打造“有米之炊”的“成色”。

  为此,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世外桃源”中“把酒问青天”,不亦乐乎,真正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导向。对于落后产能,要切实通过中央环保督察的“非常规”手段,“重典”整治。该限产的坚决限产,该淘汰的坚决淘汰,绝不拉稀摆带,要让美好生活的明天“绿起来”,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起来。

  而且,“三板斧”要齐头并进,方能久久为功,创造美好的新明天,美好生活要靠绿色环保来“装扮”。

  稿源:荆楚网

  作者:龙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