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张小草:“托管”为何变“脱管”?

发布时间:2017-12-13 09:20:11来源:荆楚网

  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广大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据调查,一些地方对文件的落实不太积极,甚至有个别教师做起了学生家长的工作,希望家长不要给孩子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班,变相抵制教育部门的文件。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学校老师提供课后服务的热情不高,催生了相当数量的社会托管机构。(12月11日央广网)

  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小学生的放学时间一般都在下午3点半左右,而家长往往要到下午5点以后才能下班。父母没下班,谁去接孩子?接了又安顿在哪儿?成了不少家庭要面对的难题。教育部鼓励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本是一项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政策”,然而,该项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

  对于校方而言,在开展“课外服务”期间,学生出了任何安全事故,学校都脱不了责任。另外,目前财政补助力度不大,此项服务带来的人力、物力成本该如何支出?也是一个难题;对教师而言,一旦承担起“课后服务”的工作,对完成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及自己正常上下班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便是一些课后服务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目前也存场地、设施、师资困难等问题。家长有家长的想法,学校有学校的苦衷,教师有教师的难处,这些都导致教育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实施起来难上加难。

  学校往往无法提供“课后服务”,孩子放学后的“托管”又是刚需,于是催生出一些经营不规范的社会性课后服务机构。校外托管机构的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师资力量等也让很所家长不放心,往往担心自己的孩子“托管”变成了“脱管”。

  笔者认为,首先,针对政府财政补贴力度不大,造成很多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呼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可以通过学校提供菜单式的课后有偿素质教育服务结合政府财政兜底来解决。毕竟对于家长对于很多家长而言,较之收费较高、监督较难的社会行托管机构,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是更具保障的选择。第二,针对“课后服务”期间,安全保障问题,建议由主动要求托管的家长,采取一次性全年缴纳商业保险的方式,由保险公司负责意外伤害事故赔偿。第三,校内托管的主力军,可以是任课教师,也可以由志愿者或义工组织提供服务,鼓励学校在职教师、学校附近的大学生、自由工作者等以志愿者或义工身份担任托管教师,提供不同层次的托管服务。

  另外,除了学校提供托管,还可以借鉴广州市番禺区盛行的“互联网+托管”模式。该模式又被又称“共享妈妈”模式,即通过认证、审核和培训,让每个家庭可以直接参与托管。该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家长可对整个过程实时监控,托管人员从学校接回小孩,就及时拍照发到线上平台进行“人脸打卡”,家长第一时间接收到小孩被接走的信息。在托管期间,孩子的一举一动也被实时监控,比如孩子吃了什么东西、正在做什么作业,托管人员都会拍照上传。即使家长出差在外也能掌握小孩的动向。但该种模式目前亟需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和监管,以推动托管市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各方齐发力,方能有望让由于各种原因放学后不能被家人及时接回家的孩子真正的实现“托管”而非“脱管”,让开展“课外服务”这项政策真正成为使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好政策。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