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荣,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生前系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2018年5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3岁。
他初心不改,一生对党忠诚、笔耕不辍。郑德荣同志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入党几十年,初心依旧, 时时刻刻都以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来要求自己,始终高举旗帜跟着党走。一直用自己的行动来默默的感染着我们;他不仅是理论家,更是实践家。郑德荣同志算得上早已功成名就。但是几十年以来却从来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哪怕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亦是如此。80年代以来他主持国家、省部级规划项目7项,获奖17项。撰写主编《毛泽东思想史稿》、《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30部,在《求是》、《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应邀为15个省市学界讲学、出席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在大会演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郑德荣同志用自己的行动来兑现对党最初的“承诺”。
他信念坚定,学术上不断钻研、匠心独具。作为中国共产史的开拓者,作为一名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一直以来都把研究融入生命,视学术创作为生命,把学术创新作为不断的追求,始终都能潜心研究,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来要求自己。尽管早已成就卓越,尽管年事已高,然而郑德荣却从未停止过学术创新的脚步。2011年,建党90周年,郑德荣85岁,这一年他发表学术论文多达13篇;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92岁的郑德荣又申报了十九大专项重大课题;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93岁高龄的郑德荣带病准备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要成果和宝贵经验”的纪念文章,并入选“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老一辈的革命家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着新时代的“匠人精神”,我们年轻一辈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他传播理想,桃李满天下、硕果累累。他从教67载,从未因现实而放弃理想。“人生的最大欣慰和快乐,一是科研成果给人以启迪,服务于社会;二是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郑德荣看来,著书撰文和培养青年学生教师,都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郑德荣既是严格的导师又是慈祥的父亲,因此赢得了学生们对他无限的信任和爱戴,也令学生们自觉地努力学习、成长成材。每到学生毕业,郑德荣都会反复叮嘱学生,将爱国爱党的家国情怀和党性原则贯穿学生培养,常教导学生必须以“德”为帅,以为党和人民服务为“荣”。郑德荣60岁之后开始培养博士生,30多年共培养了49名博士生,培养的学生中多人成为中共党史学科和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社会各界领军人才。
我们应学习郑德荣那种对学术研究的那份无限执着,学习那种对为最高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学习那种对事业的无私奉献,学习那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愿这股精神成为我们时代的光芒,指引着我们的奋斗之路。
来源:荆楚网
作者:杨凯
(作者:詹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