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功利化的“速成典型”要不得

发布时间:2018-09-13 14:22:29来源:荆楚网

  有的地方合作社刚成立党支部,就对外宣传合作社党支部已取得突出成绩;有的地方因典型不够成熟,刚树立又被“下架”。不少基层干部将此“树典型”的“套路”总结为“造几个盆景、写几篇材料,开几次会议、发几篇报道,来几批参观、留一堆烂摊”。(9月12日,半月谈)

  将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推广、培树典型,是一件“双赢”的大好事。它既能为自身工作增添“亮点”“加分点”,受到上级领导肯定;同时也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不少其他地区提供借鉴。一般而言,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都有一定的“成长”规律,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甚至数年的探索、一代甚至几代干部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并确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及了当地群众。

  然而,一些地方却在这件本来急不得的事情上,显得格外“按奈不住”:工作刚启动、探索刚开始,就急着打造“某某模式”;“八字没一撇”、效果还不明显甚至还未显现,就急着举办现场会、推广经验......这些靠走“捷径”打造的“速成典型”,成了少数地区侥幸在考核中加分的“砝码”、被上级表扬的“亮点”。但由于不够成熟、“先天不足”,所谓的“经验”可学性、可借鉴性差,经不起仔细推敲和实践检验。有些甚至“昙花一现”,还没什么“曝光率”就被打入“冷宫”。

  长此以往,如此“典型”,不仅发挥不了该有的示范激励等正面效益,反倒会产生不容小觑的“反作用”:一些原本脚踏实地的基层干部或被“逆向淘汰”,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现象;或学着投机取巧,助长“速成典型”的形式主义歪风。群众更加不会买账、不会认可。

  能“速成”的算哪门子“典型”?这背后折射出一些基层单位在工作中热衷迎合上级、一味追求政绩的不实作风,形式主义的沉疴旧疾依旧存在。同时也反映出上级部门分配任务不科学、考核方式不合理。

  “欲速则不达”,靠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树立的“典型”不要也罢!要彻底杜绝这种不良现象,还需上级部门与基层单位“上下联动”。

  基层单位要树真典型,不造“假盆景”。事物的都是有规律的,尊重客观规律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味追求速成无异于拔苗助长。因此,基层单位在培树典型的过程中,还应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踏实探索,通过扎扎实实地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惠及群众的好办法、可供借鉴的好经验,打造出有含金量的真典型。

  上级部门要做调研者,不做“统计师”。一方面,下达任务要“接地气”。在考虑基层单位与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下达“跳起来够得着”的任务目标。另一方面,检查考核要“够精准”。既然所有工作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那么,经验做法到底够不够“典型”,必须考虑群众的声音。因此,在考核过程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在对照标准查看资料台账、听取工作汇报的基础上,更要深入基层调研,多听听群众的评价和反馈,“考”出让群众满意的真榜样。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