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刘女士最近因儿子贝贝玩一款名叫《荒野行动》的手游9天充值10万余元痛心不已。贝贝说第一次充值后,发现妈妈手机余额宝里的钱还在,以为刷的是“经验值”,所以就大胆充值,竟不知惹了祸。记者用手机下载了《荒野行动》,发现登录时会弹出页面要求玩家实名认证,但只要关掉这一对话框,照样可以进入游戏,甚至可以消费充值,完全不受影响,实名认证环节形同虚设。(10月31日 《半岛晨报》)
儿童玩手游“巨资”充值的案例未少发生,大连刘女士的儿子9天充值10万元玩手游,再一次暴露出防范未成年人手游中的短板。其中游戏商家所承诺的实名认证,更成为摆设,成为应付社会关注的“空头支票”。手游充值的黑洞,在未成年人面前仍然深不见底,贻害尤在。
孩子玩手游,首要责任是家长管控不力。即便家里有要事,但疏于对儿子的管控。其实,隐患早已埋下。日常生活当中,如果父母时常提醒孩子如何对待手游,教育早到位,不至于在要事到来时,才发现没有尽到提醒管控的职责,也不至于被充值10余万元。家长在震惊和痛心之余,确实需要反思自省。
当然,家长的提醒和教育是必要的,但是,游戏运营商的责任也不能被推卸。近年来,未成年人玩手游,小则短时间内充值几百上千,动辄上万元。有的即便充值价值不高,但因家族贫困或有重病患者等急需用钱等,给家族带来了极大负担。手游运营方经过多起案件后,引起社会不满,出于持续发展考虑和有效监管,游戏运营商被要求推行实名认证。
实名认证的到来,或许让不少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家长认为就此可以一劳永逸那就大错特错了。贝贝9天充值10余万元的经历,以及记者可以轻松绕过实名认证的事实,再次证明了实名认证或许只是商家为了应付监管的马甲,徒有虚名罢了,只能成为应对监管部门程序性检查的一个名词。
也许对于贝贝而言是一次误打误撞的充值陷阱,但却无意间揭开了实名认证只是一张极其脆弱的窗户纸,随时都有可能被捅破,并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商家程序性的实名认证,怎样才能消除公众面对真相的愤怒和焦虑,需要商家认真面对。
像贝贝一样的未成年人“巨资”充值的案件被曝光后,游戏公司和公安等部门经过全面调查后,多数都会部分或全部返回充值资金。但充值被退回之前给相关家庭带来的愤怒、焦虑和家庭纷纷,则已经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这是游戏厂商实名认证虚无化需要承担的后果。
手机游戏的实名认证,不是用来提防监管部门进行监管的“拒止器”,而是保护未成年人游戏用户及其家庭财产免受不当侵害的“保护伞”。商家虽在商言商,但长远发展利益和商家应有社会担当不能丢,即便其获得了未成年人的不当游戏充值,也会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骂名,其继续平稳运营将难以实现。
推进手机游戏实名认证,社会呼吁强烈,游戏开发商、运营商有责任有义务落实。而相关监管部门必须要抓好实名认证落实情况的检查,对阳奉阴违式的实名认证,尤其要加大处罚和追究责任的力度,不让实名认证成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和“马甲”。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立
(作者:詹蔷)
编辑: